軍將別無選擇的與帝國海軍進行決戰。
原因很簡單,只有透過決戰奔敗帝國海軍,英國皇家海軍才能解除所遭受的海上封鎖。
為此,就得繼續增強帝國海軍的戰鬥力。
按照馮承乾的規劃…”“德夫林格”級戰列巡洋艦中,除了已經下水的“德夫林格”號與“呂佐”號,以及基本上完成了船臺建造的“興登堡”號繼續建造之外,規劃…中的另外三艘全部取消。此外,在“德夫林格”級之後,帝國海軍將不再建造戰列巡洋艦,因為快速戰列艦能夠執行戰列巡洋艦的全部任務。
重點,肯定得放在戰列艦上。
四艘“拜仁”級的建造工作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其中“拜仁”號與“巴登”號都得在一九一五年十月之前完工服役“薩克森”
號與“符騰堡”號則得在一九一六年六月底之前完工服役。因為新一級戰列艦的建造工作還沒啟動,所以馮承乾要求追加四艘“拜仁”級的訂單,並且這四艘戰列艦都得在一九一七年底之前建成服役。為此,帝國海軍得在一九一五年追加大約四十億帝國馬克的造艦費用。
至於新一級戰列艦,馮承乾也做了規劃,只是不抱太大的希望。
按照他的規劃…,這種標準排水量超過四萬噸的戰列艦將在一九一六年下半年,也就是追加的四艘“拜仁”級完成船臺建造之後動工,主炮為三座三聯裝三百八十毫米艦炮,副炮為八座雙聯裝一百五十毫米艦炮,裝甲防護比“拜仁”級增強百分之十,最大航速與“拜仁”級持平。
如果建成,這肯定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戰列艦。
只是,這種戰列艦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在一九一八年上半年服役,能否在一九一八年底建成都是個問題。
戰爭會拖到一九一八年底嗎?
在馮承乾看來,如果這場戰爭持續到一九一八年底,那麼就算帝國打贏了,也會為勝利付出全部。
三月十五日,馮承乾制訂的造艦規劃得到了德皇的首肯。
雖然從程式上講,需耍經帝國首相批准,造艦規劃才能付諸實施,但是在戰爭時期,德皇的決策權超過了首相。再說了,現任首相貝特曼遠沒有俾斯麥那樣的手腕,根本不可能與德皇對著幹。
做完這件事,馮承乾離開柏林,回到了威廉港的公海艦隊司令部。
因為連續在幾場海戰中表現出sè,德皇已經正式任命希佩爾為公海艦隊司令,雷德爾為公海艦隊偵察分隊司令官,即之前的戰列巡洋艦分隊司令官,馮承乾也受到提拔,成為公海艦隊代理參謀長。
德皇原本打算授予馮承乾少將軍銜,只是因為馮承乾的履歷不夠,最終被取消掉了。
對此,馮承乾並不在意。他獲得了足夠多的頭銜,而且已經是榮譽海軍少將了,能否拿到少將軍銜並不重要。
在馮承乾回到威廉港的第二天,傑利科辭去了大艦隊司令的職務。
不是博納一勞要他辭職,而是傑利科主動提出辭職,並且拒絕了博納一勞的挽留,把大艦隊這個爛攤子丟給了貝蒂。只是,貝蒂並沒有立即成為大艦隊司令,而是以偵察分隊司令官的身份暫時指揮大艦隊。
當時,在大艦隊司令官的人選上,英國皇家海軍內部存在嚴重分歧。
說白了,就是沒有一個人能夠取代傑利科。
雖然英國皇家海軍不缺乏高階將領,但是像傑利科這樣的人才卻沒有幾個。其他將領總存在一些不足之處,而對於處於逆境中的英國皇家海軍來說,這些不足肯定會產生難以預料的後果。
政治上的矛盾,也使得大艦隊的指揮權變得異常複雜。
問題就出在博納一勞身上。
讓阿斯奎斯下臺後,博納一勞沒能順利整合聯合政府,其推行的很多政策,受到了其他政客的質疑。有趣的是,當初跟博納一勞合作推翻阿斯奎斯政府的勞合一喬治,成了新的反對派領袖。
可以說,不管誰住在唐寧街的首相府裡,只要前線戰況不利,都住不長久。
傑利科辭職,加劇了英國皇家海軍的內部矛盾,甚至引發了新一場政治鬥爭,勞合一喬治已經盯上了首相的寶座。
只是,誰都無法否認,英國正面臨著兩百年來最為嚴峻的威脅。
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已經捍搖了英國皇家海軍的霸主地位,如果英國不能在海洋戰場上取得勝利,那麼不管歐洲大陸上的戰況如何,英國都將成為失敗者,並且在這場戰爭之後丟掉全球霸主的寶座。
大英帝國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