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他明知道雷德爾的艦隊就在東北方向上,而且最多隻有六艘主力艦還能作戰,卻沒有下令追擊,而是首先派出了以輕巡洋艦為主的偵察艦隊。名義上,是去掩護貝蒂的兩艘戰列巡洋艦撤退。實際上,傑利科更想知道,在雷德爾身後,是否有公海艦隊的主力,或者說前方是否有敵人設定好的陷阱。
結果,在戰場局勢相對明瞭的情況下,雙方都選擇了觀望。
雖然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就算傑利科選擇追擊雷德爾,也不見得能夠取得收穫,但是至少能讓他獲得一個冠冕堂皇的說辭,即公海艦隊在取得戰術勝利的時候,卻在戰略上輸掉了主動權。
可惜的是,傑利科並沒有這麼做。
當然,從總體戰局上看,傑利科的猶豫不決並沒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因為希佩爾的主力艦隊根本不可能及時趕到。
九點過,傑利科派出的輕巡洋艦發現了雷德爾的艦隊。
在主力艦的重炮威脅下,英國輕巡洋艦沒敢冒險靠近,只是遠遠的跟隨在後,始終呆在三百毫米艦炮的有效射程之外。
此時,雷德爾拿那幾艘輕巡洋艦也沒辦法。
別忘了,雷德爾手裡只有六艘輕巡洋艦,而且全部派出去執行偵察任務了。伴隨主力艦活動的,只有幾艘小型艦艇。雖然這些小型艦艇能夠阻止英國輕巡洋艦發動魚雷攻擊,卻無法單獨擊敗輕巡洋艦。
被大艦隊的輕巡洋艦死死盯住,雷德爾絲毫不敢大意。
十點不到,在危機感越來越強的情況下,雷德爾選擇了撤退。
雷德爾並不知道,此時希佩爾率領的主力艦隊離他只有大約八個小時的航程了,而且傑利科並沒有全速追擊。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雷德爾沒有選擇撤退,恐怕會有另外一個結果。
別的不說,在發現雷德爾徘徊不前,既沒有主動上前決戰,又沒有撤退的時候,傑利科也很是疑惑,甚至在懷疑之前做出的判斷。說得直接一點,雷德爾在選擇撤退之前,傑利科覺得公海艦隊的主力並沒趕到。
要是再耗上兩個小時,傑利科很有可能主動去找雷德爾決戰。
到時候,希佩爾離戰場也就只有不到六個小時了。只要雷德爾指揮得當,就算無法戰勝傑利科,也能纏住傑利科,爭取六個小時不算什麼難事。當然,雷德爾肯定會因此承受很大的損失,可是與重創、甚至是殲滅大艦隊相比,就算雷德爾的戰列巡洋艦分隊全軍覆沒,也算不了什麼。
有趣的是,雷德爾選擇撤退,反而難住了傑利科。
雖然雷德爾艦隊裡的主力艦的最高航速都在二十四節以上,而傑利科率領的十七艘戰列艦中,速度最快的也不到二十二節,但是與貝蒂交戰之後,“毛奇”號與“馮-德-坦恩”號的速度降到了二十節以內。
也就是說,只要傑利科願意追,就肯定追得上。
只是,得花上好幾個小時。
可以說,雷德爾的決定非常及時。如果他晚兩個小時下令撤退,傑利科又全速追擊,在希佩爾趕到之前,雷德爾就會被傑利科追上。
當然,傑利科與雷德爾都不清楚這一點。
此時的傑利科,可以說是騎虎難下。不追的話,他就得承擔責任。追的話,又有可能中了對方的圈套。
最後,傑利科還是決定追,只是非常謹慎。
不管怎麼說,傑利科不會替貝蒂背黑鍋,也不想落入對手的圈套之中。在追擊雷德爾的時候,傑利科派出了數艘輕巡洋艦。傑利科想得非常清楚,只要發現公海艦隊就撤退,絕不與公海艦隊決戰。
第八十五章 嘎然而止
九月九日,下午四點過,雷德爾率先與希佩爾會師。
因為“毛奇”號受損嚴重,所以在撤退途中,雷德爾轉移到“德塞利茨”號上。與希佩爾的主力艦隊會合後,雷德爾來到了公海艦隊旗艦“國王”號上,向希佩爾彙報與大艦隊的交戰情況。
此時,尾隨雷德爾的幾艘英國巡洋艦已經被趕跑了。
雷德爾著重提到,傑利科的主力艦隊很有可能已經趕到,但是沒有與之遭遇,因此無法判斷傑利科的去向。
顯然,這給馮承乾與希佩爾出了一道難題。
只有一點可以肯定,貝蒂的戰列巡洋艦分隊已經喪失作戰能力,即便“瑪麗女王”號與“不屈”號沒有被擊沉,也無法繼續作戰。根據之前獲取的情報,傑利科手上應該有十七艘戰列艦。
正是如此,馮承乾、希佩爾與雷德爾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