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是,僅僅半個小時之後,貝蒂派出的一艘輕巡洋艦也與雷德爾擦身而過。
當時,這艘叫做“洛斯托夫特”的輕巡洋艦與雷德爾的艦隊相隔不到十海里,因為雷德爾也呆在陰雲下方,所以沒被這艘在四個月前建成服役的輕巡洋艦發現,反而是“毛奇”號上的瞭望員看到了暴露在月光下的戰艦,而且立即辨認出是英國皇家海軍的“伯明翰”級輕巡洋艦。
問題是,雷德爾仍然沒有發現貝蒂。
九日凌晨,局勢陡然轉變。
這次,首先取得收穫的,仍然是雷德爾派出的輕巡洋艦。
“馬格德堡”號在返航途中,遭遇了一艘同樣返航的英國輕巡洋艦,而那艘英國輕巡洋艦卻沒有發現“馬格德堡”號。在尾隨英國輕巡洋艦大約兩個小時後,“馬格德堡”號發現了正在全速向設得蘭群島航行的戰列巡洋艦分隊,並且辨認出了打頭陣的“獅”號戰列巡洋艦。
凌晨四點左右,“馬格德堡”號發出了偵察報告。
事實上,當時“馬格德堡”號的艦長犯了一個錯誤,貝蒂的旗艦不是“獅”號,而是同級的“皇家公主”號。當時,“獅”號與“皇家公主”號被派往地中海,專門對付逃到奧斯曼帝國的“格本”號。
如果瞭望員觀察仔細一些,就能做出準確判斷。
所幸的是,影響並不是很大。
直到這個時候,貝蒂都不知道雷德爾的行蹤,甚至沒有發現那艘在不到十海里外跟蹤他的德軍巡洋艦。
決策權交到了雷德爾手上,打還是不打?
四點半,“馬格德堡”號發回了更加詳細的情報,英國艦隊裡只有四艘主力艦,而且都是戰列巡洋艦,沒有戰列艦。
這一情況,完全符合馮承乾的判斷,即傑利科派出了戰列巡洋艦分隊去截擊雷德爾。
問題是,雷德爾並不清楚馮承乾對戰局的判斷。雖然可以透過電報聯絡,但是長波電臺的傳送能力非常有限,馮承乾只能給雷德爾下達一些較為簡單的命令,不能像通電話那樣進行詳細部署。
這個時候,雷德爾猶豫了。
既然貝蒂的戰列巡洋艦分隊已經到達,那麼傑利科的主力艦隊就不遠了。如果衝上去與貝蒂決戰,說不定會一頭撞上傑利科的主力艦隊。雷德爾心裡非常有數,就算他能幹掉貝蒂的戰列巡洋艦分隊,也打不過傑利科。
問題是,如果不跟貝蒂打,就不大可能完成馮承乾交待的任務。
要知道,這個時候,希佩爾率領的主力艦隊已經進入了斯卡格拉克海峽,正在向設得蘭群島趕來。按照馮承乾的安排,雷德爾必須設法在九日與大艦隊接觸,並且引誘大艦隊進入希佩爾的伏擊圈。
現在,已經是九日凌晨,而且即將天亮。
思索了一陣,雷德爾做出了決定:轉向迎戰貝蒂的戰列巡洋艦分隊。
此時,已經是凌晨五點過了。
差不多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貝蒂派出的一所輕巡洋艦終於發現了雷德爾,並且及時發出了電報。
根據英國皇家海軍的作戰記錄,大約在凌晨五點過十分左右,“都柏林”號輕巡洋艦發現了十海里外的雷德爾艦隊,並且準確辨認出了為首的是“毛奇”號戰列巡洋艦,還觀察到了另外兩艘戰列巡洋艦。只是當時雷德爾讓五艘改造後的“戰列巡洋艦”組成了一個獨立的分隊,所以沒有被英國戰艦發現。
有趣的是,雷德爾也沒有發現英國輕巡洋艦。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雷德爾的艦隊在轉向之後,離開了陰雲區,而“都柏林”號正好在陰雲區內。
收到“都柏林”號的偵察報告,貝蒂想都沒想,立即下令轉向迎戰。
不可否認,貝蒂求戰心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是“都柏林”號發回的情報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都柏林”號發現了“皇太子”號等五艘戰艦,貝蒂肯定不會做出迎戰的決定。
戰列巡洋艦不是戰列艦,抗打擊能力遠不如戰列艦。
在戰列巡洋艦的決戰中,數量起到的作用極為明顯。
事實上,任何一名英國皇家海軍將領都知道艦隊規模的重要性。在敵艦隊強於自己一倍的情況下,絕對不會做出迎戰的決定。此外,傑利科率領的主力艦隊就在後方不遠處,貝蒂完全可以等雷德爾找上門來,然後利用戰列巡洋艦的速度優勢纏住雷德爾,等待傑利科前來決勝。
只有在發現敵艦隊不如自己的情況下,貝蒂才會如此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