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3部分

在“伊麗莎白女王”級與“復仇“級上配備十五英寸主炮之後,帝國海軍就認為在下一級戰列艦,即“拜仁”級上,至少應該配備三百八十毫米主炮。結果就是,三百五十毫米艦炮的研製工作被延遲,到最後成為了戰列巡洋艦的專用品。

更有趣的是,當時帝國海軍已經確定,三百五十毫米艦炮將做為“德夫林格”級的後繼艦,即“馬肯森”級戰列巡洋艦的主炮。要知道,在大戰的第二年,即一九一五年初“馬肯森”級的首艦已經開工,二號艦也在五月開工,三號艦與四號艦則在年底開工,只是在一九一六年全部被取消掉了。艦體已經完成了百分之六十的’,馬肯森。號與完成百分之四十的“弗雷德里希親王”號則暫時停工,在修改設計之後,然後按照戰列艦的標準,進行再建造。當然,做為戰列艦“馬肯森”號與“弗雷德里希親王”號肯定不會採用三百五十毫米艦炮做主炮。要知道“拜仁”級配備的都是三百八十毫米艦炮,而且“馬肯森”級的排水量比“拜仁”級多了數千噸,在減少了鍋爐與輪機之後,有足夠的空間配備三座、甚至是四座三聯裝三百八十毫米主炮炮塔。

此外,按照大戰的標準,三百五十毫米艦炮根本配不上戰列艦。

可以說,在“德夫林格”級進行設計的時候,在主炮配製上是個很大的問題。

最初的方案是配備三座三聯裝三百五十毫米主炮炮塔,這麼做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節省設計時間,因為之前的幾級戰列巡洋艦採用的都是類似的主炮配製方案,只不過選擇的是三百毫米艦炮:二是在火力密度與火力強度上做到平衡,並且能夠與隨後建造的“馬肯森”級通用主炮。

等到馮承乾回到帝國海軍,情況發生了變化。

首先是,當時有確切的訊息,英國即將在新式戰列巡洋艦上採用十五英寸艦炮,使其於戰列艦同步。雖然這份情報有誤,即英國皇家海軍在“虎”號上採用的仍然是與“獅”級相同的十三點五英寸艦炮,但是也不是完全錯誤,因為到了“聲望”級,就已經裝上了十五英寸艦炮。

提高艦炮口徑,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好處:增大艦炮的有效射程。

實戰已經證明,三百毫米艦炮的有效射程不會超過二十公里,即便能夠把炮彈打到二十公里之外,命中率、穿甲能力都達不到最低要求。只有提高艦炮的口徑,才能有效提高艦炮的有效射程。

結果就是,三百五十毫米主炮方案被推翻了。

問題是,當時設計已經定型,而且“德夫林格”號的建造工作已經開始。在艦體基本結構已經確定下來的情況下,肯定無法調整主炮的佈置方案,最多隻能在減少艦炮數量的情況下提高主炮口徑。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用雙聯裝三百八十毫米主炮炮塔替換三聯裝三百五十毫米主炮炮塔。

這下,問題更嚴重了。

在只有三座炮塔的情況下,採用雙聯裝炮塔,主炮就只有六門,而帝國海軍又一向重視主炮的火力密度。

顯然,對帝國海軍來說,根本無法接受主炮數量少於對手的戰列巡洋艦。

看似問題得不到解決的時候,一項重大突破讓“德夫林格”級起死回生。這就是,高壓細管鍋爐。

動力系統的進步,意味著動力艙的長度能大大縮短,騰出安裝第四座炮塔的空間。

很快,新的建造方案確定了下來。“德夫林格”級將採用三百八十毫米艦炮,而且為四座雙聯裝炮塔。

雖然在主炮數量上“德夫林格”級對英艦沒有優勢,但是至少沒有劣勢。

更重要的是,克虜伯公司製造的三百八十毫米艦炮在射程、精度、威力等各項主要xìng能指標上,都超過了英國的十五英寸艦炮。後來的實戰也表明,帝國海軍的三百八十毫米艦炮對英國的十五英寸艦炮有壓倒xìng優勢。

正是這一番折騰,讓“德夫林格”級的建造進度拖延了近一年。

要不然,在一九一五年底“德夫林格”號就能建成,而“呂佐”

號與“興登堡”號也肯定能在一九一六年初完工。

當然,拖延也不是沒有好處。

可以說,配備了八門三百八十毫米主炮的“德夫林格”級,絕對要比配備九門三百五十毫米主炮的強得多。更重要的是,隨著“馬肯森”級戰列巡洋艦下馬,三百五十毫米艦炮能否順利製造出來都是個問題。要知道,當時克虜伯公司根本沒有多餘的生產力,只能為帝國海軍生產一種大口徑艦炮。在戰列艦的主炮全部向三百八十毫米靠齊的時候,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