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3部分

級戰列艦低多少。也就是說,美國海軍能夠儘快獲得的防空戰艦,實際上就是正在建造的快速戰列艦,而其他速度能夠跟上艦隊航母的戰艦都不是理想的防空平臺,而甲板面積夠大的戰艦,在速度上又過慢,根本無法伴隨艦隊航母作戰。

從組建航母戰鬥群的角度出發,快速戰列艦是不可否缺的角色。

事實上,在太平洋戰爭期間,中國海軍的快速戰列艦在絕大部分時候,也扮演著航母保鏢的角色。

在防空巡洋艦服役之前,快速戰列艦在美國海軍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至於大批次建造艦隊航母的提議,很快就被採納,“埃塞克斯”級的設計工作也在一九四一年底完成,並且在一九四二年初開始建造,當年美國海軍就下達了六艘的訂單,並且在一九四三年把訂單量提高到了九艘。只是受船臺數量限制,特別是四艘“依阿華”級的建造工作延後影響,一九四四年訂購的艦隊航母沒有達到十二艘,仍然為九艘,並且一直維持到一九四五年。

問題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要知道,就算“埃塞克斯”級非常強大,最快也要到一九四四年才能服役,而在此之前美國海軍只有六艘艦隊航母。

對此,尼米茲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即發展“輔助航母”。

所謂的“輔助航母”,與中國海軍提出的“戰術航母”、英國皇家海軍的“護航航母”有異曲同工之妙,即這種用商船標準建造、或者是乾脆用商船改造的航母並不具備艦隊航母的全部作戰能力,比如載機數量只有三十架左右,最高航速也在二十節左右,最高能適應的海況在四級以下。

顯然,作為艦隊主力,“輔助航母”還不夠格。

只是,在艦隊航母的數量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輔助航母”是提高海軍航空作戰能力的唯一辦法。

說白了,除了艦隊航母,也只有“輔助航母”能夠搭載艦載機作戰。

尼米茲在“輔助航母”的發展策略上,提出了兩個辦法,即近期主要透過改裝快速商船來獲得輔助航母,而中期則要規劃建造新的“輔助航母”。至於遠期,則是正在設計的艦隊航母。

當時,美國海軍部採納了尼米茲的建議,並且立即著手徵兆快速商船。

只是,隨後的慘烈戰鬥證明,“輔助航母”根本無法取代艦隊航母,甚至不可能協助艦隊航母作戰。

主要就是,“輔助航母”的速度太慢了,而且航空作戰效率非常低下。

以航空作戰效率為準,一艘載機三十架的“輔助航母”最多隻相當於一艘載機九十架的艦隊航母的百分之二十。

此外,“輔助航母”較低的適航效能,也限制了其作戰使用。

最後,美國海軍大批次建造的“輔助航母”根本沒有用在主戰場上,而是演變成了專門保護船隊的“護航航母”,以及在各個戰區之間運送作戰飛機的“飛機運輸艦”,並沒有成為尼米茲想像中的決定性戰艦。

在尼米茲的發展規劃中,有一點很不顯眼,卻極為重要。

這就是,潛艇在海軍中的價值。

雖然尼米茲是潛艇部隊出身,其在海軍中的第一份服役記錄就在潛艇上,但是尼米茲並不迷信潛艇。

有趣的是,在晉升為將領之前,尼米茲一直是忠實的潛艇支持者。

主要是,當時美國海軍的頭號假想敵是日本,而日本是典型的島國,與英國一樣,非常容易遭到封鎖,而潛艇正是最有效的封鎖武器。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潛艇部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就證明,無限制潛艇戰對島國具有決定性的戰略威脅,甚至能夠直接讓一個島嶼國家崩潰。

只是,在中國取代了日本,成為美國的頭號假想敵之後,潛艇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原因也很簡單,中國不是島國,而是美國這樣的大陸國家,而且擁有的自然資源絲毫不比美國少。也就是說,中國根本不需要海運,本土出產的資源就足以維持戰爭消耗,因此海上封鎖對中國根本沒有威脅,或者說沒有致命的威脅,美國海軍不可能透過封鎖的方式來扼殺中國。

當然,潛艇除了執行破交任務,還有別的用途,比如執行戰略偵察任務。

也正是如此,尼米茲建議發展續航力在兩萬海里以上,能夠從美國本土、或者珍珠港出發,前往西太平洋、甚至是南洋地區執行一個月以上的巡邏任務的遠洋潛艇,而且必須是足夠大的潛艇。

不可否認,尼米茲規劃的美國海軍發展戰略中有不少的問題,但是總體方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