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0部分

土面積、人口數量與資源多寡上,足以讓絕大部分國家羨慕,而且其地緣環境更是優越到了極至,但是在實現了工業化之後,美國根本不可能完全依靠本國力量發展壯大。從某種意義上講,美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認識到了這一點,即只有融入世界並且掌握全球話語權,美國才能獲得足夠的發展空間。

顯然,美國與其他強國的矛盾不可能避免。

這就要求,美國得把握住機會,在必要的時候做必要的事情。

根據戰後解密的一些檔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威爾遜總統就在向接任者移交權力的時候提到,美國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沒有在第一時間參戰,從而喪失了主導戰後世界秩序的機會。

顯然,羅斯福肯定看過這份“總統備忘錄”。

正如在第一世界大戰爆發前,馮承乾彷彿警告德皇腓特烈三世,不要對英國保持中立抱任何幻想一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也不要對美國置身事外抱任何幻想,美國肯定會參與這場戰爭。

區別只是,美國以什麼身份參戰。

如果美國只是一個普通國家,那麼可以肯定的說,美國會以同盟國成員身份參戰,與中德分享戰後利益。

問題是,美國不是普通國家。

要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美國就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工業國,而且這個桂冠戴了數十年之久,從未受到過威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美國的工業實力幾乎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兩倍。如果以純工業生產資料計算,美國在一九三九年的工業產值相當於中德之和。

這意味著什麼?

如果美國加入同盟國集團,因為參戰時間晚,而且在各方面都與中德存在矛盾,顯然只能獲得第三把交椅。

也就是說,美國以同盟國集團成員身份參戰,獲得的利益非常有限。

只有以軸心國集團成員身份參戰,並且打贏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