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用了四千八百輛坦克、一萬二千門重型火炮、五千二百架戰機,僅油料消耗每天就超過了十萬噸。在整場會戰中,德軍總共向前線運送了三百四十萬噸燃油、四百八十萬噸彈藥、以及其他物資近兩百萬噸。俄軍的投入稍微少一些,但是也不會少到哪裡去,物資消耗量也在一千萬噸左右。
也就是說,美英在一九四一年提供的援助,連半場會戰都打不了。
在一九四一年,德俄戰場上一共打了三場大規模會戰,還有數不勝數的小規模戰役,俄軍的物資總消耗量高達數千萬噸。
顯然,美英提供的援助,不過是杯水車薪。
當然,也有人認為,美英提供的援助至關重要。比如,在歐洲領土喪失大半後,紅俄的工業幾乎停頓,即便有大量工廠提前搬遷到烏拉爾山以東地區,但是恢復生產的工作進行得並不順利。當時,紅俄最缺的不是自然資源,而是一種“人造資源”,即電力。要知道,在烏拉爾山以東地區,根本沒有多少發電站,而建造發電站又不像搬遷工廠那麼容易,所以紅俄的高耗電工業產品的產量一直非常低。這其中就包括電解鋁,而鋁又是製造飛機的戰略資源。在一九四一年,美國提供給紅俄的無償援助中就有十萬噸鋁錠,而這些鋁足夠製造數千架戰術飛機。可以說,如果沒有美國提供的十萬噸鋁錠,紅俄的飛機制造廠就只能用木材來製造飛機了。
美國的援助有多大的意義呢?
在一九四一年,紅俄總共製造了七千餘架飛機,絕大部分都是戰術飛機,而這些飛機消耗掉了大約十四萬噸鋁錠。
也就是說,紅俄製造飛機所用的鋁,有七分之五來自美國。
不可否認,美國提供的援助確實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但是絕對不能高估其價值,因為紅俄不可能憑藉美英的援助打贏這場戰爭,如果自身實力不濟,即便北大西洋航線上沒有數以百計的潛艇,紅俄依然會戰敗。
可以說,紅俄戰敗的跡象在一九四二年就暴lù了出來。
年初的時候,德軍在斯大林格勒附近繳獲了幾輛俄軍的新式坦克,即t…34…85型中型坦克。最初的時候,德軍非常震驚,因為這種安裝了八十五毫米高壓坦克炮的坦克,具有十分兇悍的火力,能在兩千米內打穿所有德軍坦克的正面裝甲。只是,在深入研究後,德軍就沒有那麼懼怕這種坦克了。除了粗製簡陋之外,t…34…85採用的竟然是普通的表面滲碳鋼,而不是高強度合金裝甲鋼,其防護能力十分低劣,即便在兩千米外,德軍的“黑豹”坦克也能輕易洞穿其正面裝甲。
後來,這批坦克中的幾輛送到了中國,而中國長春車輛廠在此基礎上,研製出了大戰期間最著名的“東北虎”式中型坦克。必須承認,t…34…85的基礎設計非常出sè,在保證了基本xìng能的同時,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生產難度,只要採用更好的材料,比如用高強度合金鋼製造裝甲,其xìng能絕對不會差到哪裡去。
以一九四二年初的情況來看,紅俄就算能夠撐過一九四二年,也很難堅持到一九四三年底,在一九四三年夏季戰敗的可能xìng非常大。
對美英俄軸心來說,紅俄在一九四三年戰敗,絕對是無法接受的結果。
事實上,到了一九四二年,英國的處境也極為兇險。
大陸戰場上,中德軍隊已經開始協同作戰,每當德軍發動大規模會戰,中**隊就會採取行動牽制俄軍,而每當中**隊發動大規模進攻,德軍也會以類似的方式讓俄軍無法增援東線。更重要的是,中德軍隊在中亞會師的兆頭已經十分明顯,而這意味著紅俄將喪失最後的希望。
當然,這也意味著,德軍隨時有可能回頭對付英國。
只是,在一九四二年,英國首先考慮的不是跨海登陸的德軍,而是來自空中的威脅,即持續了一年多的戰略轟炸。
從一九四一年十月開始,針對英國的戰略轟炸就升級了。
主要就是,中國生產的四發重型轟炸機開始裝備德意志第二帝國空軍,而且首批飛行員都來自中國。
在一九四一年的最後幾個月裡,德軍組織了十多次大規模轟炸,幾乎摧毀了半個倫敦。
其實,這還是次要的。如果遭到轟炸的只有倫敦,哪怕整個倫敦都被炸成廢墟,英國也能堅持下去。原因很簡單,倫敦早就不是英國的工業城市了,因此倫敦遭受的損失對英國的工業生產沒有太大影響。
要命的是,德軍轟炸的不僅僅是倫敦,甚至沒有主要轟炸倫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