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到我父母,笑著低聲說:“來接你們家老人啊?老先生又在罵呢,真有精神。”

老爹不好意思的說:“真是對不住,吵著你們了吧?”

“沒事,沒事,老人家嘛,就是脾氣大點,其實挺好的。”

老爹又和叔叔鄰居客氣幾句,才帶著我們進了叔叔家的門。

爺爺本來正在生奶奶的氣,看到老爹,不由換了目標“你還知道來接我!啊!你來幹啥!讓我死在這兒,不是省你的事嗎?知道你不滿意我不給你找工作,巴不得我早點死……”

眼看爺爺越說越不像話,老爹又不善言辭,老媽開口了:“爹,看你說的啥話,明發又不是那種人,不是想著你好長時間沒見老三了,想讓你跟老三多聚兩天。再說了,老三又不少你吃,不少你穿,說啥死不死的,讓老三夫妻聽見,不是傷他們心呢嗎。就是鄰居聽見,兒子媳婦們,臉上也不好看呀!”

我以為,爺爺還要再咆哮兩句,誰承想,他老人家居然閉嘴了,我才想起來,對我媽這個兒媳,爺爺可以說是最客氣的,用我老媽的話說,是將心比心,她對我爺爺好,爺爺的心也不是鐵打的,知道好賴,可是後世我不止一次猜測,其實是因為他的吃的喝的全是我老媽在伺候,床單被褥也全是老媽在清洗,吃人嘴軟,才對我媽口下留情的吧?當然,這只是我的猜測,就不足為外人道了。

眼看爺爺不再發脾氣,老媽利索的開始收拾爺爺奶奶的行李,其實也沒什麼東西,就兩件換洗衣服,三兩下就搞定了,老爹就蹲在門外抽菸。沒一會兒,三嬸提著一把青菜回來了,看到我老爹,趕忙快走兩步,邊走邊說“二哥,什麼時候到的,快點到屋裡坐,我也不知道,你先坐著,我再去買兩個菜。”

老爹阻止“不用了,自己弟兄們,客氣啥,有啥做點啥吧,別忙了。”

三嬸卻說:“二哥輕易也不來一趟,都是我們回家二哥二嫂招待,你們來了,我要是不招待好了,明福非跟我急不可。快進屋坐著,我馬上就回來了。”說著,不顧我老媽的拉扯,出門去了。

果然,沒一會兒,三嬸又回來了,這次,三叔也一塊兒回了家,三嬸手裡還提著一塊兒肉,兩個做好的冷盤。

菜買齊了就開始做飯,我老媽是個閒不住的性子,就在外面幫忙,老爹和三叔在屋裡和爺爺奶奶說著話,飯做好的也很快,蒸了一大鍋米,炒了一個青椒雞蛋,一盤豆角炒肉,再加上兩個小菜。別看挺簡單,在現在,已經算是很高規格的標準了。反正,“醒”過來著幾天,在我家的餐桌上,我還沒有見過肉。80年代,我們這裡,平常大家早餐就是稀飯饅頭,中午麵條,晚飯還是稀飯饅頭,配的菜,不是白菜蘿蔔,就是豆腐,都是自己種的(豆腐是自家種的黃豆換的)。只有改善生活或者家裡來客人了,才做另外三樣飯:米飯炒菜、滷麵、包餃子。不過,由這一頓飯上,也可以看出,我叔叔家的生活條件要比我家好的多,最起碼,我記得好像我上學之後,還很少能吃上肉。

菜剛端上桌子,就聽到一個清脆的聲音說:“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我回來了。”話音落,一個清秀的小姑娘就走進了房間,這就是我堂姐。堂姐今年7歲,剛上小學一年級,很活波,又懂禮貌,一直很得家中長輩的喜愛。相比之下,我就差了很多,見了人不知道打招呼,也不怎麼愛在長輩面前說話,為這,老媽沒少嘮叨我。

發現沒有,從到三叔家,我就沒有叫過一個長輩,基本上也沒有開口說過話。不是我不懂禮貌,而是在農村,幾乎人人都是這樣,包括我的幾個哥哥,他們回家也都是隻有一句“我回來了”,而很少有稱呼的。這,就是城鄉教育的差異。

堂姐進房間之後,看到我老爹老媽,馬上嘴甜甜的說:“爹(還記得吧,我們一大家子所有的小孩都叫我老爹為“爹”),二伯母,你們來了。”又對我說“妹妹,你吃糖不吃,我給你拿。”

在這種時刻,老媽一般都是我的代言人,“可不敢讓你妹妹吃糖,她牙不好,吃糖牙疼。”

聽聽這話,說的多冠冕堂皇,其實從小到大,我的牙就從來沒出過問題!不過,如今“28歲”高齡的我,對一般的糖果還真的不感興趣了(主要是現在的糖吃著我也吃不習慣,一塊硬疙瘩,帶點甜味,嚼都嚼不動,現在,我手裡還拿著一顆剛才三嬸給我的。)所以,我很配合的說:“謝謝姐姐,我不吃糖。”結果這句話被三嬸聽到了,一個勁兒誇我有禮貌,聰明,到是讓我老媽感到很有面子。

熱熱鬧鬧吃完一頓午飯,老爹老媽就向三叔他們告辭,準備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