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自明太祖開國以來,設立了五軍都督府,雖有統兵之權,但調遣部隊辦事,需得兵部奉旨才能動,連統御的將領也是臨時任命。故此許多將領都是臨時工性質,根本駕馭不了自己統帥的軍隊。
可偏偏近在京師眼皮子底下的這支二十萬大軍從前年元宵跟隨襄王進京起,就一直沒有離開過。如今雖然朝中五軍都督府的大都督基本上換了人,但這支軍隊幾乎全由韃子兵組成,是少年楚玉征戰蒙古諸部時投降的外族兵丁,為首的也是韃官,戰鬥力強,團結得很,一般只聽襄王號令,他人不可輕易取代。故此在沒有殺掉楚留香之前,皇帝是不會輕易下旨去調動這支部隊的。
劉永誠見皇帝調兵遣將很有明君之風,老懷大慰,雙目炯炯落在少年天子光潔的容色上,不覺浮起了一層薄薄的水霧。
他自幼入宮被派服侍當年的郕王朱祁鈺,有一次揹著幾袋大米被當時的小王爺看見,發覺他力氣奇大,就讓他修習武藝跟隨在旁。後因征戰延綏之功,先帝晉封其侄子劉聚為寧晉伯,並得了世襲的恩惠,他自己也高任御馬太監。那劉聚得任高爵,倒多賴這個叔叔。對一個太監來說,皇帝對他家族的知遇之恩,令他銘感五內、沒齒難忘。故此對小皇帝,他一直也是忠心耿耿。
如今看到自己多年呵護下的幼苗櫛風沐雨長大成材,怎不老懷大慰
朱見濟自然也注意到劉永誠的目光,俯下身子雙手將他扶起:“馬翁,辛苦了大半輩子,該享享清福了,待大事一畢,朕準你衣錦還鄉,去家鄉祭奠先人,四處看一看。”
劉永誠小名馬兒,此前小皇帝對他雖也甚為禮遇,卻從沒這麼叫過他,而且內官奉聖旨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