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部分

香,眾人才各自散去。

花溪回了棲霞園,腦袋昏昏沉沉的,隨意洗漱了一下就倒在床上睡去了。夢裡她看見了前世已故的父母,摸著頭喚她花溪的慕向晚,還有形形色色的人影,都是那些曾經走過她生命的人,只是他們的面目都是模糊的,無論如何用力,她終是沒有看清……

門外的爆竹聲又響起了,花溪睜開了眼,夢醒了,又是新的一年,面對新的人新的事,前面的路上等待自己的又會是什麼。

初三,立春。

百官進宮朝賀,宮裡給賜了春盤和綾羅制的春幡勝。慕繼忠與蕭氏進宮回來,帶了綵綢幡勝掛在了自家院裡最高的樹枝上。府裡的姑娘們頭上插了綵綢剪的小幡,慕韻寧的腳好了,興高采烈地請了各房的姑娘們聚在一起給老夫人園子裡的樹木掛春幡。蕭氏一直在笑,顯然心情不錯。

十五,元宵節。

上京城裡有燈會,賞梅會沒能去在府裡憋壞了的慕韻寧跑去找蕭氏撒嬌,最後蕭氏同意小輩們去燈會看看。連一向沉穩的韻宜聽到這訊息,也變得神采飛揚,姐妹幾人都回去打扮了一番。

用了晚膳,慕修遠哥仨騎馬,趙氏、封氏帶著慕修文和修誠的兩個姨娘各坐了一車,韻宜和韻寧、花溪一車,韻琳和韻欣一車,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出了慕家往花燈最多的正陽街和德裕大街去了。

東西向正陽街和南北向的德裕大街縱貫上京城,是上京城中最大的兩條街道。沿途的花燈無數,綿延數里,火光璀璨匯成燈河,恍如白晝。朝廷為了讓燈會更熱鬧,凡進入燈會者,都賜酒一杯,於是這元宵節觀燈者人山人海,喧聲鼎沸。

到了正陽街,人流太大,只能步行觀燈。慕府的眾人分開了,慕修遠跟著花溪、韻宜和韻寧,由三名隨身丫鬟和四個小廝跟著一路從正陽街東頭往西頭慢行。

沿途買燈的,觀燈猜謎的比比皆是。韻寧愛熱鬧,碰見猜謎的攤位都要停下來看看,若是燈好的話,也會猜上幾個,不過卻沒幾次猜中的。韻宜多數時候都是在一旁看著也不參與,花溪瞧那些燈謎也不是不會只是不願動嘴。韻寧只好扯著修遠幫她猜,倒是中了兩個,贏了一盞玉兔燈,一盞月下美人燈。

走了小半個時辰,前面一處蛟龍飛鳳綵棚邊聚了好些人。韻寧嚷嚷著要進去看看,三個小廝在前面開路,好不容易將四人送到了靠前些的位置。

等到了跟前,花溪才發現這處綵棚確實不一般。綵棚中央立著一尊高五丈的群仙賀壽燈,仙山玉樹,蟠桃仙草,皆是惟妙惟肖。而綵棚頂上懸著兩排造型各異的彩燈,走馬燈,琉璃燈等等都是做工精美,無怪乎吸引這麼多人駐足觀賞。

每盞燈下懸著一紅綢布條,上面的燈謎難度要比前面的那些攤位高上許多,猜中者才能出銀錢購燈,而且個個價錢都不低,也難怪看的多猜的少了。而最精緻的三盞燈卻不是猜謎可得,而是限時賦詩比試,合了攤主的心意勝出者分文不取。一時間綵棚下聚集了不少青年文士躍躍欲試。

韻寧興致很高,扯著修遠的袖子要他參加,修遠被她纏得無法只好應下。花溪純屬湊熱鬧,自然支援韻寧,側頭看向韻宜,卻見她盯著上首的一盞繪著十二花仙的走馬燈出神,好奇地問道:“四姐,那十二花仙燈可有什麼特別的嗎?”

“沒,沒什麼特別。”韻宜話語中透著一絲慌亂,“只是上回中秋燈會時曾見過盞類似的,卻不如這盞精美。”

花溪看得出韻宜對那盞燈有特別的感情,聽她提及中秋,心上隱約猜到了幾分。那廂修遠幫著韻寧猜謎,又中了一盞八角琉璃宮燈,韻寧舉著燈,朝花溪和韻宜這邊揮了揮,好不高興。只是韻宜一直瞅著那十二花仙燈發呆,沒有瞧見。花溪笑了笑也沒多話。

忽然臺上一陣鑼響,主持的燈官走了出來,宣佈贏得那三盞宮燈的題目,乃是“燈”,前三名各得一盞。

燈官一放題,下面便有人應答,不乏佳作。慕修遠也賦了一首,雖也不錯,卻不是上上之作。花溪偷眼看了一下韻宜,見她隨著眾人口中的詩詞一首首念出來,手裡的帕子攪成一團,面帶失望之色。

韻宜看著那燈,憶起了那年中秋夜初見他的情景,心頭髮苦,若是能贏了回來也算是個念想。可眼看著三哥不成,自己雖有些文采,卻不及三哥,該如何是好?韻宜不經意間瞥見花溪,見她聽得仔細,時而點頭時而搖頭,忽然想起了那首杏花詩,尋思了一下,最後咬了咬唇瓣,問道:“四姑姑身前是上京有名的才女,上次聽妹妹念過一首,不知她留下的手札裡可還有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