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時任副國防人民委員的沙波什尼科夫為了保護這位才華橫溢,但是脾氣暴躁的總參謀長。
而拒絕了他將蘇軍總參謀部儲備在西伯利亞軍區烏蘭烏德地區,原本專門用來應付所謂蘇滿邊境意外事件的兩個機械化旅,三個炮兵團的裝備轉交給中國同志的要求。楊震這次得到的意外之喜,將會多得多。
在蘇聯人看來,自己東部與日軍邊界線已經基本上成為抗聯的根據地,已經基本上高枕無憂之後。對於依舊與日軍控制下的偽滿州國有著漫長邊境線,而且軍事實力相對較弱的蒙古人民共和國,就成了他們的一塊軟肋。
有了抗聯在前面當鋪墊,加上抗聯在之前與日軍作戰之中體現出來的強大戰鬥力。蘇聯人對自己與這個滿洲國接壤的邊境安全,已經是很放心了。但是蒙古對於蘇聯人的整個東部防禦來說,卻成了一個難以改進的弱點。
如果一旦西部戰爭爆發,日軍為了支援他們所謂的盟友從側翼利用蒙古境內進攻蘇聯,並切斷這條蘇聯的大動脈,對於蘇軍的威脅那就太大了。到時候,一旦日軍依仗其海軍優勢在遠東地區登陸,與進入蒙古境內的日軍形成配合作戰,整個遠東地區很有可能不保。
在蘇軍總參謀部看來,為了徹底的消滅日本人對於蒙古的野心,將其對蘇聯東西交通生命線的西伯利亞大鐵路所有的威脅,扼殺在萌芽之中,適當的滿足一下抗聯的需要還是必要的。畢竟上百萬的蘇軍被牽制在遠東地區,對將來的戰局無疑是一個極大的lang費。
在必要的時候,蘇聯人還是很會算賬的。在他們眼中付出的這麼一點代價與幾十個師以及大量機械化部隊,被牽制在遠東地區,無法在需要的時候增援西線帶來的危險相比簡直是微乎其微。
雖說蘇聯人在蒙古問題上,對於抗聯同樣極為不信任。但與日本人帶來的更大威脅相比,蘇聯人還是寧願相信楊震一些。因為他們知道,至少在眼前楊震的抗聯,即便是有收復蒙古的野心,也沒有對蒙古下手的實力。
而且蘇軍總參謀部的這位現任總參謀長,對於抗聯的戰鬥力很是有信心的。在他看來,只要抗聯對日軍還保持著一定的進攻能力,日軍目前對蒙古境內的騷擾行動就只能是騷擾。無法轉化成為大規模的進攻。
所以他自調任蘇軍總參謀長後,對抗聯一直都在採取暗中扶植的政策。抗聯很多從蘇聯引進武器裝備的協議,都是他一手促成的。這次的協議之所以能如此快速的達成,與之前不同的是,實際上是由蘇軍總參謀部一手操作的。
第八百零二章 無意中的默契
楊震的那個著名的批示,就是根據對眼下國際以及自己周邊的情況綜合分析後得出來的。在楊震看來,這也許是自己從蘇聯人身上刮到的最後一筆白來的物資了。等到一個半月之後,恐怕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既然還有這麼一次機會,就別有什麼顧忌了。
這次楊震實施的這個嶺西戰役,規模雖說極小。與日軍交手的主要是以航空兵為主,但楊震與那個製造了海拉爾血案的二十三師團,在無意之中卻是在戰略上做出了一次可謂是相當默契的配合。從單純的結果來看,這次無意中的配合取得的結果還是相當不錯的。
抗聯雖然對這個二十三師團恨之入骨,但正是他們的放狼進屋子的舉動,讓楊震給了那些時刻惦記著趁人之危,從自己原來的主人身上咬下一塊肉的蒙古人一個終身難忘的教訓。徹底打掉了他們的野心,為下一步作戰創造了一個穩定的西部環境。
而且也正是這個二十三師團取道蒙古境內,並將蘇軍儲備在巴音布林地的物資洗劫一空的逃難行動,也讓蘇軍真正認識到了自己的敵人究竟是誰。沒有讓楊震費多少力氣,就超額敲了一大筆的竹槓。
如果不是這個二十三師團屠殺了海拉爾幾萬骨肉同胞,單憑這次二十三師團對楊震無意中的配合。楊震估計都會給他們發一張最佳配角的獎狀,以資獎勵他們在楊震在與蒙古人戰鬥以及與蘇聯人勾心鬥角時的配合。
實際上蘇聯人並不知道這次為了遏制日軍對蒙古野心,而做的努力實際上壓根就沒有什麼必要。楊震自然是知道的,但他不會那麼自討沒趣的去上趕著告訴蘇聯人。要是讓蘇聯人知道日軍在滿蒙邊境搞出的那些事端,只是虛張聲勢而已,那還上哪去找這免費的午餐?楊震可沒有那麼幼稚和愚蠢。
事實上一路逃難的二十三師團撤到林西的時候,雖然保持了大致上的建制還算完整,但根本就沒有發起攻擊的能力。若是依靠他們自身的實力別說對蘇作戰,就是與實力極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