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涉別人感情更沒有興趣的,很是注重這方面**權的楊震一直認為,橋樑自己既然已經給搭建完事。那麼郭邴勳與這位南宮韻將來究竟能發展到什麼地步,就看他們自己去怎麼接觸了,這並不是別人應該干涉的。
不過讓楊震沒有想到的是,也不知道是袁老爺子臨走時候的授意,還是這位南宮韻女士和袁芷若兩個人私下的決定。在老爺子走後沒有多長時間,南宮韻就將老爺子留下的高階餐廳和旅店全部變賣。
這些產業,是楊震堅持留給袁老爺子的。畢竟人家將自己名下的幾個工廠都捐獻出來了,還堅決不要任何的轉讓費。唯一的要求,就是將這些工廠產生的利潤用來助學。人家既然已經付出這麼大的代價,那麼旅店和餐廳這些對於抗聯來說可有可無的東西,還是給人家留下的好。
但楊震卻沒有想到,這些產業在老爺子剛一走,就全部被賣掉。而為了表示對人民幣的支援和力挺,在這些產業變賣的時候,購買方在支付資金的時候,南宮韻拒收偽滿幣,堅持要收東北局發行的人民幣。
而且變賣產業的收入,她一分錢都沒有留,全部捐給了根據地內的教育事業,專門用於資助那些孤兒讀書。而留在哈爾濱的南宮韻更是洗盡鉛華,去了軍區子弟學校,做了一名普普通通的英語教師。
後來還是楊震覺得以她東北大學的學歷,當一名小學教師實在有些屈才了。而且曾經在袁老爺子退隱,袁芷若二哥犧牲後,一直負責打理袁家還能控制產業的她,去做一名小學老師也實在是有lang費人才之嫌。
在與總指揮商議,並再三做本人的工作後,任命她為東北工委商業貿易處專管商業的副處長。而她與郭邴勳之間的感情,則經歷了更多的磨難。直到抗戰勝利前夕,經過中央批准,兩個人才終成眷屬。
第七百五十六章 發了瘋的梅津大將
直到後來楊震沉下心來,才發現南宮韻如此做,絕對應該是出於袁老爺子的授意。在深一些琢磨,楊震不由的感嘆走後搞出這麼一手的袁老爺子也當真是目光如炬,眼光真的是相當的長遠。
雖說目前對根據地內的民族產業,並沒有實行沒收和徵集的處置,甚至還對一些民族資本的工商業,給予了貸款以促進其發展。但目前根據地對整個糧食都採取了配給制,實行統購統銷的辦法,使得餐飲業尤其是高檔餐飲業的競爭力明顯下降。
而且為了開闢財源,東北局一直對於像是老爺子名下的這種高檔餐廳徵收高消費稅。一方面限制高消費,一方面也是為了在稅收無幾的情況之下,儘量多開闢一些稅源。這使得,袁老爺子名下的高檔餐廳眼下的利潤已經遠遠無法與之前相比。
這些高檔餐廳與旅店,與其留著給女兒帶來一些不便和麻煩,還不如一次性的全部轉讓出去。反正幾個大工廠都捐獻了,也不差這一些。老爺子做的是如此的徹底,在幾個高檔餐廳和旅店轉手後,在東北的產業,至少明面上的產業基本上已經全部轉手。
其中未嘗沒有老爺子擔心眼前已經開始實行計劃經濟,並在農村已經開始進行土改的根據地,全盤照學江北。沒收全部資本家的產業,改為國有或是公有。儘管在楊震看來,這點至少是現在老爺子擔心純屬多餘。
楊震一直主張控制國民經濟命脈部門,以及涉及到戰爭的部門必須由政府統一控制之外,其餘的輕工業以及一些服務類產業,還是交由民族資本去做為好。畢竟在發展重工業的同時,東北局根本就沒有那麼大的資金在去顧及輕工業。
而且,涉及到民生的一些輕工業,全都由東北局負擔建設,至少在目前也是負擔不起的。所以楊震認為一些無關緊要的民生工業,還是交由民間資本去運作比較好。像餐飲與住宿方面,是不會實行改制的。
不過眼下雖然東北局不會實行全盤的蘇式化經濟模式,甚至還盡其所能的為某些擴充產業的民族資本家提供一些貸款。當然東北局的這種做法之中,除了保證輕工業發展之外,其中還包含著變相推銷人民幣的做法。因為所有的貸款,全部採取人民幣。
但戰爭勝利之後那?會不會還像自己知道的歷史一樣,全盤實行蘇化經濟?楊震也無法保證。雖然國情有別,但畢竟帽子上都帶著一個共字。誰能保證中央在取得政權之後,不實行蘇聯模式經濟?
對於老爺子這種未雨綢繆的做法,楊震雖然沒有直說,但是在內心中隱隱還是贊同的。這些資產,在袁老爺子走後,對於袁芷若和南宮韻來說,無疑也算是一種別樣的負擔。早點脫手,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