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執行命令了。
在出現張彪叛變一事情後,為了保證司令部的安全性和隱蔽性,以及對各旅以上指揮員的行蹤進行保密。在軍區社會部長陳泊的建議之下,分管社會部以及軍區保衛部的高禹民給軍區幾個常委,以及擴編後的兩個縱隊、各野戰旅、軍分割槽的班子成員都分別起了僅限內部使用,以及對外聯絡時呼叫的代號。
在內部旅以上幹部範圍內,楊震這個軍事主官的代號很簡單就是一零一。至於需要透過電臺或是電話找楊震,按照戰時與平時的不同,則使用兩個不同的呼叫代號。而司令部和楊震對外的代號不是固定不變的,是隨著時間的不同,而不斷變化的。其變化規律只有幾個旅以上幹部知道。
至於警衛排長稱呼楊震為一號,則是軍區保衛部和總部警衛營根據職務不同,自己設定的保衛目標編號。作為軍區司令員,楊震因為被排在警衛目標的第一位,所以警衛部隊內部一般稱呼他為一號。他口中的三號就是郭邴勳,對內的正規代號則是一零三。這個編號只是作為警衛營內部使用,一般人則是稱呼楊震的為一零一。
至於二號,也就是一零二自然是軍區政委李延平。而四號很不幸,也就是一零四就是高禹民他自己。五號則是軍區副司令趙尚志,六號是剛剛晉升軍區黨委常委的張鎮華。儘管對自己的這個代號很不滿意,但排到自己這裡了,高禹民也只能自認了。
雖說不講迷信,但是對於傳統中國人出身的高禹民來說,四這個與死諧音的代號,總是多少讓他有些感覺到不是很舒服。他曾經想將這個四號空出來,但又怕別人說自己封建。
本來高禹民想和資歷比他老得多的趙尚志換一下代號,將兼任軍區副司令的趙尚志編為四號。倒不是因為他對四號這個代號有些不滿意,才想起轉移目標的。他可不敢將自己不要的代號換給別人。
是因為趙尚志的資歷可比他老的太多了。雖然在軍區常委裡面排在他後邊,但總歸是他的老上級。不過中間是不是像他自己說的那樣,只是單純的出於尊敬的心裡,沒有別的意思參雜在內,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但對於高禹民的做法,趙尚志卻是堅決不同意。對代號的好壞與否雖然不在意,但原則性很強的趙尚志認為過去是過去,現在是現在。過去自己是高禹民的上級,但現在在軍區常委會中高禹民是排在自己前邊的。自己絕對不能逾越。
曾經在路線鬥爭上吃了大虧,飽受打擊的趙尚志,現在除了在軍事問題作風沒有改變,還是那麼獨斷專行,聽不進別人不同的意見之外,在其他方面,尤其是政治方面可是謹慎的多了。
只是這個代號剛剛開始使用,大家一般都不是很習慣。大部分人還是直接稱呼楊震為司令員,稱呼他那個代號的則極少。而楊震自己也不太喜歡,一是內心多少對使用這個後世名聲極大的代號有些拘束。二他也喜歡別人叫他司令員,感覺這樣顯得親切。
所以,叫他司令員也好,稱呼他為一零一也好,他並不在意。而下邊的各級幹部也都習慣稱呼他為司令員,尤其那些老部下。總感覺這個代號有些彆扭,沒有人情味。儘管軍區已經幾次下文,但很多人就是改不過來。楊震對此不介意,他的那些部下也就頗有股子屢教不改的毛病。
看著自己警衛排長下山的背影,楊震轉過頭對身邊的杜開山道:“老杜,你感覺這裡的地形怎麼樣?有沒有可為之處?”
已經習慣性的稱呼楊震為司令員,這次總算從楊震警衛排長對楊震稱呼的改變中,想起來了總部新下達的軍區常委的代號的杜開山聽到楊震這一問,連忙從失神中緩過來道:“一零一,從這裡的地形來看,不是有沒有,而是大有可為。”
“從這裡向東到寶清縣城,是一馬平川的松江平原,除了少數的河流可勉強作為天險之外,幾乎是無險可守。守住了這裡,也就從西側守住了寶清。向南、向西則與與勃利東部、密山北部、虎林西部山區山水相連。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位置。”
“老禿頂子山是那丹哈達嶺的主峰,也是這一帶的制高點。山高林密人煙稀少不說,也處於整個寶清、密山、勃利三縣的中心點。無論東、西、南,三個方向中那一個方向出現敵情,我都可以迅速的出擊。選擇這裡作為部隊的駐訓基地時,我主要就是看中了這一點。”
“一旦日軍進攻寶清縣城,或是勃利我軍控制區域,從這裡我可以很方便的向南沿著那丹哈達嶺山脈南渡撓力河後,或是向東,或是向西,直接迂迴日軍的側翼。不佔領這裡,只要我軍元氣還在,日軍就是佔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