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在前線的監聽站給截獲。
早在奪取冀中平原戰略目標制定完畢,抗聯就在張家口與承德方向,設定了無線電監聽站。對日本華北方面軍與關東軍、中國派遣軍,以及本土之間的無線電訊號進行截聽。日軍所有的無線電訊號,都在截聽範圍之內。
為了破譯這些日軍電報,抗聯調集了十多名最好的無線電破譯專家,調集了一批最好的裝置。利用去年破獲的日軍無線電密碼,作為破譯依據,專門破譯截獲的日軍無線電訊號,包括日軍橫向與縱向相互聯絡的無線電訊號。
儘管華北方面軍在之前兩天才更換過密碼,但這份情報在十四個小時之內,依舊被快速的破譯出來。接到前線各個部隊的報告,楊震知道發起攻擊的最佳時機已經到了。既然岡村寧次這麼大方,自己也就別再有任何的遲疑。
隨著楊震的命令,東起天津、西至北平的幾百公里戰線上瞬間地動山搖。以一百二十架布倫海姆轟炸機,三十六架B二十五轟炸機與十八架曼徹斯特轟炸機群,為第一波次火力打擊力量轟炸機群,在兩個戰鬥機中隊的掩護之下。對日軍一線陣地,以及縱深的炮兵、通訊陣地實施了空襲。
其實相對於B二十五和曼徹斯特轟炸機地毯式的轟炸,布倫海姆轟炸機攜帶的凝固汽油彈,卻最是讓日軍頭疼的事情。抗聯航空兵的對地攻擊戰術,都是經過專門訓練的。並不是覆蓋式轟炸,而是採取了沿著日軍前線的交通壕和戰壕的走向,自西向東進行低空投彈的。
這種轟炸方式,雖說危險性比較高,但是精度也不是那種全方位覆蓋式轟炸可以相比的。只要一枚凝固汽油彈落入戰壕,上百米的戰壕內的日軍士兵幾乎是屍骨無存。就算你躲到防炮洞裡面,也一樣逃不過烈火焚身的打擊。
要預防這種打擊的辦法很簡單,就是在戰壕和交通壕上覆蓋上沙土和原木。也就是說,給戰壕和交通壕上加上一層蓋。可這麼一弄,防守的部隊還怎麼開火?在山地作戰,這種辦法還可以。
畢竟坦克不能上山,在山地這麼弄還可以。但是在平原地帶作戰,這種防禦戰術基本上是給人家的坦克製造一個通道。所以抗聯在得到布倫海姆這種輕型雙發轟炸機之後,專門制定的這種沿著日軍戰壕與交通壕走向,採取俯衝投彈轟炸之後快速拉起脫離的戰術,幾乎讓日本人恨的牙根直癢癢,卻始終找不出來對策。
而此次會戰,抗聯投入的不僅僅是戰術飛機,還有最新的一款特種作戰飛機。在華北前沿,抗聯部署了十六架特殊改裝,機身兩側各安裝了一座專門改裝的雙聯裝的十四毫米機槍,以及一挺十二毫米機槍,並調整了所有武器的俯仰角度。
至於機頭處,則將原來的形成一百八十度射界的自衛火力,全部改裝到了機頭處。並加強了機身上的裝甲,以及拆卸掉了原來的機身上部炮塔,並將彈倉取消改為封閉式的裝甲和火力增強版的B二十五轟炸機。
這些改為專門對地壓制的B二十五轟炸機,在抗聯航空兵的任務之中專門配合轟炸機群,對一線日軍防空火力實施壓制,以掩護轟炸機群的行動。B二十五轟炸機機體堅固,可以承受比較大的過載,經過改裝作為一款戰術飛機很合適。
對於這種飛機,楊震給起了一個名字炮艇機。但人家幾十年後美國人的這種飛機,是不是這種用途,楊震沒有明確的點出來。楊震認為自己還是不要太過於條條框框,戰術運用大部分還需要哪些專業人員自己摸索。自己如果管的太寬,反倒是限制了他們的思維。
一支新軍種從無到有,成長是需要一點點的積累與摸索的。有一個好的領路人,固然可以事半功倍。但是在無形之中,也限制了他們自己的創造力和思維的寬度。楊震一向都是鼓勵各個軍兵種,自己進行摸索的。
這些經過改裝B二十五轟炸機,一投入戰場便形成了巨大的威力。隨同轟炸機群行動,遊蕩在戰場上空。只要日軍地面防空火力剛一開火,便立即有一架飛機直飛過於,以機身側翼的火力,對日軍防空火力點實施壓制。
日軍的地面防空力量,在空襲展開還不到半個小時,就被打的閉嘴不敢在開火。只能任憑抗聯航空兵的為所欲為。而日軍投入的攔截戰鬥機,又被抗聯的戰鬥機部隊死死的纏住,根本就無法實施有效的攔截。
在抗聯對日轟炸力度越來越大之後,日軍陸航的主要力量,越來越向本土、朝鮮與關東軍方向收縮。再加上本土的飛機廠,在抗聯的狂轟濫炸之下減產嚴重,整機與零部件補充的數量遠遠趕不上消耗。
此次華北方面軍能夠集中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