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0部分

吶喊聲,密密麻麻的秦軍步卒急速湧來,他們手持著雜駁的兵器。其中還有人挺著長長的毛竹杆子。

這倒令兩萬多羯軍步卒在色變之餘又為之一怔,這麼簡陋的兵器還真是開了眼界,緊接著大聲呼喝道:“快跑,快點向前跑!”

“孃的,再敢拖拖拉拉老子們就射箭了!”

在羯軍的恐嚇中。百姓們亡命般的向前飛奔,他們不知道秦軍是否會射來弩箭,但已沒的選擇。百姓們原本就身疲體弱,每天只能得到極少的粗食,在死亡的邊緣掙扎著,而今天先是推著沉重的蝦蟆車奔行了好幾裡,又在兩軍陣前受到了驚嚇。無論是體力,還是精神都已經到了極限。只要失足滑倒,就再沒法爬起來了。

跟在後面的羯軍步卒雖是精神飽滿。但他們尚是首次踏足於建章宮遺蹟,地面又溼又滑。腳下磕磕絆絆,行進速度難免受到了影響,不多時,已被蜂擁而至的秦軍追趕上來。

羯軍將領急的大聲急喚!

“迎敵,迎敵!那些賤民不要去理會了!”

“弟兄們,都堅持住,咱們的騎兵不用多久就能衝進來了!”

羯軍立刻散開,轉身迎向了秦軍。

所謂的鴛鴦陣,聽起來名字不錯,如果打一個不恰當的比方,可以看作打群架,先瞄準目標,再群起毆之,遠了掄酒瓶子砸,近了用西瓜刀砍,貼身則用匕首猛捅,有道雲:亂拳打死老師傅,戚繼光深明箇中真諦。

當然了,這只是一個比喻,事實上,鴛鴦陣是明朝軍事智慧的偉大傑作,作為近身格鬥陣法,在明亡之後的相當長時間內,依然沒有合適的破解方法。

這個由十一人組成的鴛鴦陣之所以能夠名留軍史,威名遠播,原因不僅僅在於它有著極為可怕的戰鬥威力,而且幾乎毫無破綻。鴛鴦陣的構成近乎完美,它有著無可挑剔的位置組合和武器裝備,整個陣中,有一人是隊長,站在隊伍的前列中央,其餘十人分成兩列縱隊,站在他的背後。

儘管在每日的操演中已經見識到了鴛鴦陣的不凡,但真正應用於實戰,仍是令以張靈芸為首的一群大小女人們倒抽了口涼氣!

以她們的視角,可以清晰的看到,數千個鴛鴦迅速衝向羯軍,首先是位於最前,起掩護作用的盾牌兵投擲梭鏢。

“嗖嗖嗖~~!”

天空亂矛飛舞,羯軍陣中聲聲慘呼發出,地面的泥水迅速被染成了暗紅紅,倖存的羯軍其實也想把手裡的長矛擲出,只不過,長矛是他們的武器,投出去了只能以腰刀佩劍作戰,所謂一寸長,一寸強,手拿著長度兩三尺的武器與敵撕殺,這不是找死還是什麼?

他們雖然也有軍陣配合,卻沒有類似於鴛鴦的多層次攻防體系,乍一見到這種戰法,竟是有些發愣了。

“衝上去,衝上去!不許退!”羯軍將領急忙大呼小叫。對於遠端投擲武器,要麼閃避,要麼不懼傷亡的靠貼上前,而秦軍只有盾牌手持有梭鏢,觀其數量也不過幾千隻而已,因此,他選擇了衝上前作近身肉搏。

兩軍面對面相沖,幾息功夫戰作一團,秦軍衝在最前的盾牌手不閃不避,羯軍當胸一矛狠狠直刺,卻被盾牌手身後伸出的,帶著分杈的毛竹杆子死死抵住,前進不得分毫。原來,盾牌手後面緊跟著狼筅兵,他們起的作用,就是抵住敵人。

羯軍的長矛被毛竹杆子勾住,而秦軍位於狼筅兵後方的長矛手則從縫隙中前刺,每一個鴛鴦陣配有四名長矛兵,他們是攻擊主力,一時之間,烏光連閃,每一道烏光幾乎都能帶出一個血洞,地面上的血水逐漸由暗紅變為了深紅。

由於兩軍已經互相突破,有些羯軍想從兩邊包抄,但是鴛鴦陣的最後,是兩名馬刀手,他們的唯一任務僅為防止敵手迂迴,從側翼保護長矛手。

總之,十一個人互相配合,互相掩護,構成了一個完美的殺陣,當真是所向披糜。

秦軍將士都不大敢相信自已的眼睛,操演歸操演,實戰是實戰,他們沒料到鴛鴦陣在實戰中會有如此之大的威力,頓時氣勢如虹,精神大振。

反觀羯軍,他們不明鴛鴦陣的奧妙,仍是不管不顧的向前衝,卻磕著就死,碰著便亡。(未完待續。)

第一一二章 孤注一擲

建章宮遺蹟地形複雜,並不適合大軍團作戰,某些狹窄的地方,十一人的大陣展不開來,於是,隊長身後的兩列縱隊各自分開,以五人為單位佈陣,狼筅兵上前,與盾牌手並列,形成第一道防線,兩名長槍手跟隨而上,馬刀手墊後,進行獨立作戰。

如果說,鴛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