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的事實和道理也確確實實的引起在座眾人的一些思考和共鳴,以至於在接下來反對就再沒有之前的那麼堅決了。而陳文對於鴛鴦陣的改良也並不是徹底的,至少在改良版得出成績前原版的鴛鴦陣還是需要有所保留的。
“此次改良鴛鴦陣,暫時僅限於戰兵三營,各個守備部隊鴛鴦陣殺手隊保持不變。而且每個哨的四個步兵隊中也要保留一到兩個老版的鴛鴦陣殺手隊,”
陳文的各個守備部隊很多都需要駐紮在城市或是險隘之處用以,以便於實現軍事上的實際控制。這些並非以平坦地形野戰為目的建立的軍隊使用老版的鴛鴦陣效果應該會比改良版的更好,畢竟改良版的從本質上也是用以加強戰陣的厚重和密集,以便在對抗優勢清軍的消耗戰中取得取得優勢,而不是像老版本的鴛鴦陣那樣追求全能。
“大帥,那火兵的尖頭扁擔?”
“繼續保留。”
聽到這話,樓繼業不由得長舒了一口氣,彷彿是卸下了千斤重擔一般,而吳登科則只是點了點頭,看樣子則是已經在等待下一個議題了。
“鴛鴦陣殺手隊的問題已經不存在異議了,那麼本帥便繼續說下去,下一個便是火器隊。”
陳文最初的計劃中,從屬於各步兵隊的火器隊全部裝備鳥銃,但是鳥銃本身的口徑比較小,還屬於那種輕型火繩槍的範疇之中,對於身披布面甲的清軍殺傷效果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所以陳文打算折騰出些別的東西,但是距離裝備部隊還有些遙遠,只能暫時這樣講究著。
火器隊的事情沒有任何人提出異議,畢竟新裝備聽起來殺傷效果更好,而且他們對於鳥銃也沒有如鴛鴦陣那樣的情節在,所以很快就被顧守禮記錄在案。而接下來的炮兵和水營還需要相關的軍官前來繼續探討,所以不在討論的範圍之內,唯有騎兵還是引發了一些問題。
回師援救義烏縣城的過程中,陳文一度率領騎兵隊與撫標營的騎兵親身肉搏,雖說是付出了一定的傷亡,甚至就連他的胳膊也被打傷,但是總體傷亡卻遠遠小於清軍。
這與陳文此前的作戰計劃有關,同樣也少不了李瑞鑫長久以來的訓練,至少據陳文所知,李瑞鑫在訓練騎兵上可謂是不遺餘力,尤其是在四明山殿後戰之後更是如此,甚至一些家傳技法也毫不吝嗇的進行傳授,只有那個用腳射箭的神技沒有外傳。
陳文很清楚李瑞鑫為什麼會如此積極,也可以理解他的心情。只是經過了上一次的騎戰,陳文覺得以五人或是十人為一組與數量不等的清軍騎兵交鋒,對於明軍更為有利,那麼還不如干脆根據戚繼光的馬營來組編騎兵,從思路上也是保持鴛鴦陣那一套以多打少的原則。只是……
“大帥,以戚帥成法組建營屬騎兵隊的辦法末將沒有異議,只是我部火銃數量不足,還要就著火器隊使用,戚少保的銃騎編制很難完成。”
李瑞鑫提出的問題確實存在,而陳文也想好了解決的辦法。“銃騎中的鳥銃騎兵取消,騎兵隊按照馬營左右兩部馬隊編制,只是具體使用三眼銃還是騎弓,這些東西待定。”
之所以待定,除了陳文不太清楚裝備在新編制中的實際效果外,更重要的是物資和軍需的嚴重不足暫時還無法得到緩解,至少如果陳文什麼也不做的話,手中的物資最多也就能夠撐到三月,而這卻是遠遠不夠的。
“軍需的問題本帥會和孫知府進行商議,爾等無須多慮。不過在新裝備實現量產前,軍隊繼續使用老裝備進行訓練和作戰,新裝備的列裝也是優先戰兵營,各個守備部隊其次。”
“下官遵命。”
戰事完結後,孫鈺徹底投入到金華知府的工作之中,而軍需官則暫時由顧守禮代掌。聽到陳文的吩咐,顧守禮連忙起身應是。
待顧守禮重新坐下後,陳文便繼續說道:“今日叫你們一同前來,除了組編的問題外,還有一件大事。我部已收復金華府全境,本帥以為,金華鎮和金華衛的設立已經勢在必行。”(未完待續。)
第六章 新桃(三)
衛所制,源於西魏、北周、隋、唐時代的府兵制,乃是一種寓兵於農,守屯結合的建軍制度。顧名思義,衛所有守備和屯田兩項職能,其中的軍戶有事調發從徵,無事則還歸衛所屯田。是故,明太祖朱元璋曾言:“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
明朝的衛所隸屬於五軍都督府,其下由都指揮使司、衛指揮使司、千戶所、百戶所等軍事行政單位組成。這些軍事行政單位並不僅僅是軍營,而是由五軍都督府負責管理的如府縣式的行政單位。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