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2部分

開始高高翹起……”

“……幾乎豎起的海船在無力承受自身的重量的情況下斷成了兩端,而白子畫和甄嬛則在海船沉沒的那一刻躍入海中,避過了下沉時的渦流,總算是在尋到一個門板後倖存了下來。而她的舅父則握著解腕尖刀突然出現在近前,試圖將甄嬛和白子畫殺死,以便獨佔那張門板……”

“……漆黑的海面上,舅父在搏鬥中消失於海中。只不過,哪怕近在咫尺,甄嬛也無法看清白子畫身旁被鮮血染紅的海水。直到誦讀著詩句的聲音逐漸低迷,白子畫疲倦的閉上了雙眼,身體開始失去應有的溫度,在甄嬛遙望見遠處的船隻所發出的燈光的剎那,靜靜的沒入了海中……”

沉浸在故事之中,直到家人推開房門,李漁才從那片冰冷而不失溫情的海中浮出,可到了這時,天色卻已是大亮。

持著筆的胳膊已痠麻的無法動彈,而硯臺裡的墨汁也早已凝固。揮退了家人,李漁想起的卻是這些年以來“髡盡狂奴發,來耕墓上田。屋留兵燹後,身活戰場邊。幾處烽煙熄,誰家骨肉全?借人聊慰己,且過太平年”的那個“李仙侶”。

苟且偷生於滿清的治下,頭頂著金錢鼠尾,背棄了聖人關於夷夏之防的教誨,李漁再無心思去讀什麼聖賢書了,而是將餘生寄託於戲劇、故事的創作之中,前不久剛剛問世的《憐香伴》便是如此。

可是他的《憐香伴》與這個故事相比,雖說是多了份細膩和柔美,卻少了份來自於時代的大氣和共鳴,尤其是在眼下中國即將再度亡於韃虜的殘明末世,這份共鳴更加震撼人心。

派家人前去知會陳文派來的使者再多等數日,李漁決定徹底的將這個故事完善起來,力爭使其成為經典之作。而此刻,他則是要趕往那位時常接濟他的朋友家中去拿幾塊冰窖裡的冰塊,以便於驗證陳文在末尾提到的冰會浮在水上的原因,以及冰在水中融化水位不變這兩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未完待續。)

第二十六章 並行

懷揣著最後一頁講解冰塊密度的書稿,李漁顧不上吃什麼早飯,連忙向那位朋友家趕去,以便儘快弄明白這裡面的原理。

與此同時,越過錢塘江,進入紹興府地界後一路南下,在透過了被當地人稱之為浣江的那片靠近諸暨的水域後,於世忠父子乘著那一葉扁舟愈加的接近了金華明軍控制區的最北端——有著諸暨南大門之稱的安華鎮。

掌舵的艄公是個老把式,走從紹興到安華鎮的水路已經幾十年了,對於水文狀況瞭如指掌,什麼礁石、暗流之類的無有不知,就連哪裡有清軍、河盜出沒都很清楚,這一路上可謂是無驚無險。

不過他也僅僅是走到這裡,因為後面的路途便進入金華府的地界,兩地的艄公們墨守著老輩定下的規矩,以這裡作為營生的分界線,同樣也方便客人選擇向西進入浦江縣還是向南進入義烏境內。

安華鎮在望,終於快要抵達明軍佔領區,數月的艱辛即將告一段落,於世忠自烏篷中走出,站在穿上伸展了下腰身,順勢閉目享受了一番陽光的暖意。待他睜開眼睛,遙望遠處,第一眼看到的似乎卻不是預想著的江南小鎮,而是一座醜陋而簡易的夯土堡寨。

這裡是金華明軍直面北線清軍最重要的一道防線,修建個把堡寨也是極為正常的,只是這堡壘的外牆修得實在簡單,未有包磚不說,待船隻繼續向南到了近處,細看去更是連夯土做得都很敷衍,別說是火炮了,弄不好幾場暴雨下來直接就塌了。都用不上清軍出手。

“到了金華,要不要和陳大帥提一嘴呢。”

見於世忠面帶猶豫和不解,那艄公瞅了一眼遠處的堡寨土牆,繼而向於世忠說道:“這牆好像一個多月前就是這樣,怎麼到現在還這樣。”說著,艄公指了指遠處正在搬運木料、石料、沙土的那些穿著破破爛爛的綠營服飾卻統一剪了鞭子。露出了禿腦殼的苦力。

“上次來時,好像就看那些人在往裡搬東西。可巧,這次又看見這個了。”

隨著艄公的手指,於世忠也注意到了那群苦力,不過以一個實習武人的眼光,他覺得那些苦力從舉止上似乎應該是行伍出身。只是讓他很奇怪的是,坊間不是說那位陳大帥不留俘虜嗎,這怎麼還出了一幫穿著綠營服飾的苦力呢?

帶著滿心的疑惑,於世忠父子隨船繼續南下。直到安華鎮才轉乘大陳江上的渡船繼續南下。

漸漸遠去的夯土城牆外,金華鎮標營的安慶籍士兵譚景仁和本地士兵王啟年一人一頭挑著擔子向夯土城牆內部走去,而擔子下面吊著的則是一塊從左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