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田雄誓師出征,紹興綠營卻始終沒有出現開始,陳文就覺得事情可能遠沒有他設想的那麼順利。此刻得到的這個訊息,更加印證了他心中的想法,四明山明軍各部雖然沒有像歷史上一樣陷入被清軍各個擊破的窘境,但是彷彿整個八百里四明山區已經被一個更大的陰謀所籠罩一般,這讓他感到有些不寒而慄。
“不管怎樣,此事必須儘快告知經略。副憲,此刻須得將所有輜重灌車,一旦事情有變,也好做出應對。”
不到半個時辰後,大蘭山老營的東門悄然開啟,一騎快馬飛奔而去,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第六十三章 疾風(二)
到了第二天,由於先前軍議時說好的,今天須得三更造飯、五更拔營,以迎戰清軍。
只是到了今天,三更造飯對於大蘭山來的輔兵和伙伕來說到不算問題,只是五更拔營卻萬萬不能了。因為到了五更,不少友軍還沒有到齊,甚至還有些依舊賴在被窩裡,更別說是吃飯後出兵了。
整整一個早晨,沈調倫始終奔波於梁弄鎮外的各部友軍的營地,好容易把他們全都弄起來了,也吃過了早飯,並且全副武裝的準備啟程了,中午飯的飯點兒也快到了。對此,他也只能以著這是第一次動員如許多的友軍聯合作戰,這份經歷對於日後王翊調集大軍收復失地也是一種經驗來安慰自己。
從三更造飯,接近五更時分很多友軍還沒起床開始,王翊就始終在壓抑著心的不快,說好的五更點兵聚將,結果到了時辰,將倒是基本都來了,可是兵就沒見到多少,如果不是劉翼明早前建議集結完畢前先不在臨時搭建點兵臺上誓師,只怕到時非要鬧出些事端不可了。
既然三更造飯、五更拔營已經不可能了,王翊也只好將計劃修改為吃過午飯再行出發。這麼多的友軍,一個個良莠不齊,實在讓他找不到曾經僅僅指揮本部作戰時那種如臂使指的感覺。
看來劉翼明和黃中道的想法還是很有建設性的,日後還是不能聚集太多的友軍,實在是有些手忙腳亂。現在只希望這次被冷藏的經歷可以讓陳文這個他始終很看重的年輕武將得到些教訓,這樣使用起來也不會再像現在一般唯恐培養出一個日後會為禍於大明王朝的混世魔王了。
只不過,聚將時那些友軍將領的解釋,還是把王翊氣了個夠嗆,什麼“明天就開戰了,士兵們晚上興奮得睡不著覺”、“平日裡睡得晚,起這麼早不習慣”、“晚一點兒拔營讓韃子多走點路也好節省下兒郎們的體力”之類的理由比比皆是,更可氣的還是那個趕來要飯的將領的那句“昨天吃得太飽了,肚子脹得睡不著覺”。
你特麼怎麼不撐死呢。
腦子裡面剛蹦出這個想法,王翊立刻將其強行壓制了下來,以防止面上帶出絲毫不悅。
他很清楚,此時此刻,大明王朝的權威已經遠不及當年了,他這個經略名義上可以調遣、指揮各部,但實際上這些人能來也不過是看在自己個人的面子上罷了。此間一旦協調不好,就很可能會敗壞了國事,這讓他做起事情來始終束手束腳的,很不自在。
國事如斯讓王翊很是心傷,但是即便再不自在他也沒有選擇過放棄,江上師潰時如此,被撫標營追殺時亦是如此,就算是剛剛得到這份情報那時也是如此。
只要肯付出努力,國事也一定會不斷變好的,這份信念支撐著他走到現在,而眼下的這場大戰便是決定這些年努力是否有成效的關鍵了。勝利的話,守住四明山,甚至是配合舟山王師恢復寧紹都將不再是夢想;若是不幸敗了,至少自己還留下了一顆種子,那時候這顆種子會長成什麼樣子他也眼不見為淨了。
午飯時分,斥候傳來了清軍在中午前已經接近了位於四明湖畔的丁山的訊息。
得到訊息,王翊在飯後立刻點兵聚將,以著忠君的大義和豐厚的物質獎勵激勵了一番士氣後,參戰各部便魚貫而出,並且按照先前制定好的計劃行軍。
從提標營進駐永和鎮開始,雙方的哨騎就始終保持著接觸。隨著今天清軍開始向梁弄鎮前進,明軍的哨騎也隨之遭到了擠壓,以至於不斷的後退,但是卻依舊頑強的清軍保持著接觸,絲毫沒有斷絕彼此之間的資訊的意思。
隨著雙方的哨騎將對手的動向不斷反饋回來,約莫一個多時辰後,北上的明軍和南下的清軍終於在後俞村一帶遭遇了。
比起頗為臃腫的明軍,清軍的移動速度很快,他們迅速佔據了後俞村,並且開始在村子南面沿著四明湖列陣;而明軍則不甘示弱,在發現己方已經無法搶佔有利地形,進而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