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0部分

不太現實,而後者倒是可以再去派人尋找諸如《天工開物》的作者宋應星那般的本土科學家來進行技術攻關,但是不現實的問題同樣存在,所以現在最好還是釋出懸賞。

陳文相信,中國人的智慧並非那些蠻夷能夠比擬的,草莽之中總會有些遺賢,而他要做的並非事必躬親,只要把人才揀選出來即可。

離開了軍工司,陳文又巡視了一番軍需司,顧守禮在叛亂期間被關在大牢裡受了些苦,陳文對於他的忠誠很是讚賞,即便軍需司的工作成績一向沒有讓陳文不滿過,他還是抽出時間來宣慰一番。

幾個相關的部門巡查了一遍,還有一些需要改進的東西,陳文打算在徹底考慮清楚其中的利弊後再行改良。此刻已經快到了下值的時辰,最近始終忙得腳不沾地的陳文決定讓一向勤勉且經常性加班的周敬亭再加一個班。只是當陳文屏退了大帳內的其他人,與周敬亭把他的計劃說明白後,換來的卻是一句擔憂。

“爵爺,這樣做容易招到士林的忌諱,您是不是再考慮一下?”(未完待續。)

第二章 罪罰

陳文的辦法確實會遭到士人階級的忌諱,雖然他們一直以來也是那麼做的,但卻對別人這麼做充滿了敵意,尤其是東林黨。

可是隨著叛亂的發生,以及造成的後果,有些事情必須得到更多的重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忠誠。

如今的金華明軍,從跟腳上來源於陳文在大蘭山明軍帳下時的那支南塘營。由他一手磨礪而成的這支大軍,理論上並不存在著其他的效忠物件。但是叛亂的發生,使得陳文意識到了他還是把這支軍隊的屬性想象的太高了。

一直以來,這支軍隊的各級軍官們效忠於她的締造者陳文。在理論上陳文也奉了監國魯王為皇明正統,這使得他獲得了大義上的名份,但是效忠於他的軍官們若是出現效忠鏈斷裂,比如這一次在曹從龍的威逼利誘下出現的附逆狀況,僅僅依靠那些負責維護軍紀的軍法官們是不足以將反叛消弭於無形的。

軍法官,以及向他們負責的鎮撫兵,在理論上是擁有部分監軍的權利,但是這項權利並不完整,他們平日裡的工作只是維持軍法的執行和貫徹,時間一長反倒引起了軍官士卒們的反感。也正是因為如此,當叛亂髮生時,軍官們一旦選擇附逆,軍法官根本無能為力,因為他們無法獲取更多的支援來消弭附逆的可能。

所謂監軍,需要做的無非是監督軍隊防止其叛逃,振奮軍心士氣,還有就是確保軍需補給的提供。想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把監軍的權利進行補全。陳文從建軍之日為了防止被架空,已經將建軍的權利進行了分割,只是他對自身的威望信心過於大才低估了附逆的可能性。

既然對個人的忠誠已經不能確保軍隊的絕對統一,那麼幹脆就建立起一種能夠將人心凝聚於一點、讓人們心甘情願位置付出的信仰。用信仰的力量,藉助於監軍官們依照後世政治委員式的工作來確保和增強信仰在軍官士卒中的影響,輔以軍法官維護的軍法和軍需官負責管理的軍需補給,以確保軍隊始終掌握在他的手中。

當然,陳文所要建立的信仰並非是宗教。信仰可以是宗教、可以是政黨、也可以是思想、是主義、是主張之類的一切。而他所要建立的信仰的核心思想,便是夷夏之防!

“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暱,不可棄也”、“內諸夏,而外夷狄”、“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裔不謀夏,夷不亂華”、“《春秋》之義,內諸夏而外夷狄”、“夷狄不可以中國之治治之也,譬如禽獸然”……

自管仲、孔子而始,夷夏之防乃是儒家思想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歷朝歷代皆有論述,即便是大字不識一個的平民百姓也能說出幾句。而明王朝自身就是以驅逐暴元興起的,諸如“夷狄,禽獸也,畏威而不懷德”之類的論調陳文更是耳熟能詳。

這樣的思想,對於蠻夷即將滅亡華夏的當下正好適用於他麾下這支奮起反抗異族侵略的軍隊。所以陳文便決定以這等中國古代的民族主義思想來武裝他的大軍,同時藉此將軍隊徹底掌握在手中。

“周先生,建立會社確實是會引起士林的忌諱,但這華夷大防乃是孔孟之道,本帥只是打算以此來使更多計程車卒接受到聖人的教化,從而提高軍隊的作戰能力。”

仔細的聽過了陳文的計劃,周敬亭很快就意識到這裡面絕對沒有陳文所說的那麼簡單,而且引起其他士大夫的反感的話,也不利於這支抗清勢力的發展。可是陳文既然心意已決,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