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後,沈求如就讓他避居鄉下讀書。地方,恰好我也知道,咱們明天就能趕到。”
“好吧,多年未見,我倒也甚是想念這些老朋友了。”
第二天下午,黃宗羲與王江如期趕到了沈家在鄉下的宅子,沈調倫就避居於此。
“王主事!”
“爾序!”
自那年出征,在大蘭山上分別後便再沒有見過,能有今日重逢,二人立刻就把臂暢談了起來,恨不得將這幾年的經說個遍。其間,黃宗羲也把他的計劃說與了沈調倫,想不到的是,沈調倫的反應卻遠比王江要熱烈。以至於恍惚間,黃宗羲甚至覺得此事即便他不提,沒準哪天沈調倫都會親手做出來一樣。
………………
“劇本寫得不錯嘛。”
前些天,陳忱將改編四明山殿後戰的劇本創作計劃說與了周敬亭,立刻就得到了這位上司的高度肯定,並且督促其儘快將劇本做出來,交由陳文稽核。
就這樣,陳忱帶著幾個文工團的編劇熬了幾天下來,到了今天總算是把劇本折騰了出來,交給周敬亭初審合格後,便遞到了陳文的手中。
這份熬了幾天才熬出來的劇本乃是他的心血之作,得到誇獎,陳忱自然是欣喜非常,只是面上還到這謙遜。豈料,誇獎的話語剛剛說出口,陳文卻話鋒一轉。
“改編四明山殿後戰確實是個不錯的注意,但是視角放在我的身上,你們就不覺得少點兒什麼嗎?”
“少?還請國公示下。”
不光是陳忱,就連周敬亭也覺得詫異,甚至聯想到了為尊者諱這上面,不過據他的瞭解,陳文並不是一個會介意這些事情的人物。
“時代氣息呢?”
“那麼,將國公一路上的所見所聞先講一遍?”
“光靠說,缺乏震撼力和代入感。”
“震撼力?代入感?”陳忱想了想,隨即靈光一現。“那麼不如我們虛構一個人物,這個人在韃子佔領區被韃子的苛捐雜稅以及那些附逆的劣紳壓迫,逃到大蘭山下,正巧趕上國公招兵,就加入了南塘營。以他的經來寫這些故事,您覺得如何?”
“很好。”
專業人士就是專業人士,陳文知道,這種事情其實在當年的那支只有幾百人的南塘營裡很是常見。直接以一個老兵為視角倒是可以,可誰也確定不了這個人日後會不會犯下什麼過錯,導致這個樹立起的英雄形象受損。遠不如樹立起一個虛構的形象,這個形象可以是任何人,最好將其經稍加豐富一些,便更提高觀眾的代入感。
“就這樣,把人物的形象豐滿起來,最好去找幾個當年參過戰的老兵瞭解下其中的細節。”
“卑職遵命。”得到了肯定,也確定了方向,陳忱登時便幹勁十足,但有些事情卻還是要提前問清楚:“敢問國公,這戲,叫什麼為好?”
叫什麼,這不應該是編劇或是導演的工作嗎?
陳文想了想,大抵是這部戲的原型是他親自指揮的,所以陳忱不想擔太多的責任。當然,也有可能是陳忱想要一個賜名,這在這個時代乃是一種榮譽的象徵。
“那就叫,四明山三百,不,四明山五百勇士!”
………………
此時此刻,無論是劇本的命名人陳文,還是主創陳忱,他們都不知道,這部《四明山五百勇士》在後世不僅被搬上了熒幕,甚至幾乎每一次的翻拍其製作成本都是當時業內的大手筆,其中就包括了全球首部3d電影,在當時更是眾星雲集的大製作。
除此之外,其中有幾部,還是陳文的後人作為投資方翻拍的。但是根據投資方的意願,有一部的劇本中的男一號也從那個南塘營的小兵變成了陳文,為此還遭到了一些史學家和影評人所詬病,不光是違背了陳文的意願,更是與當時的另一系列電影中的一部雷同,是在浪費觀眾的觀影熱情。
回到此刻,正在《四明山五百勇士》的劇本立項的同時,另一件在後世同樣被搬上過銀幕的史卻在悄然發生,其地點竟然與這部戲不盡相同。
永八年三月初六,前大蘭山明軍的老營廢墟之上,當年在大蘭山明軍負責主持後勤庶務的前浙江巡撫王江、中營的兩個監軍文官沈調倫和鄒小南與浙東抗清人士黃宗羲、黃宗炎、萬斯程、萬斯大以及前魯監國系統明軍都督江漢等人重聚於此。而同在此間的,則是近千自紹興、寧波隨他們而來的百姓。
“數年前,就在這裡,前經略直浙軍務兵部左侍郎兼左副督御史忠烈公王翊一手打造出了大蘭山王師。自那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