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5部分

兵營則派到南贛,繼續保持在南贛地區的存在。不過師一級的單位暫時還沒有成立,因為作為南贛地區中堅的南塘營,陳文並不打算放在那裡,而是準備在適當的時候調回到進攻的位置,這才是精銳部隊的宿命。

調動的命令發出,各營開始向既定的目標出發,陳文也順便將駐紮南昌的麗水營和駐紮九江的飛熊營進行了輪換,以更好的發揮騎乘步兵營或者說是龍騎兵的機動力。當然,這兩個營的調動不可能是一口氣完成的,總要一個局一個局的調動,這樣才能保證兩地始終保持著一定的軍隊規模來應對突變。

然而,這邊的調動還沒結束,突如其來的變化卻率先發生了不是在江西,而是在浙江,浙江的金華府,江浙明軍最核心的佔領區。(未完待續。。)

第一百二十二章 弊案

十月初一,分地的命令早已下達完畢,江西開始劃分田土,而江浙明軍中很多士卒居住的浙江卻是另一番光景。

金華縣的官道上,石大牛的老孃正與兩個同村的婦人一同前往他們軍籍所屬的塘雅鎮百戶所。這三個婦人,一個是同村的那個程副隊長的媳婦,另外那個則是上半年時才分到他們村子裡的兩個新兵的媳婦。

有明一朝,軍戶皆是賤民的身份,甚至越到後期就越是如此。石大牛的老孃,記得當年剛剛殺進金華府那時,想給兒子說房媳婦都是要受那些民戶白眼的,以至於她二兒子到戰死也沒能成親。

可是這些年的浙江,隨著軍功授田制的執行,有了經濟基礎,地位自然是遠勝於前。尤其是那些軍中分到了不少田土的家庭,已是中小地主的身份,賤民二字如今也就是一些吃不到葡萄或是在這幾年利益受損的還會偶爾拿出來酸一下,在普通百姓眼裡投效江浙明軍已經是一條發家致富的捷徑了。

正因為如此,大兒子能娶到村中一戶小地主家的閨女,在村裡也是響噹噹的地主,地位自然是大不相同。類似的狀況,不管是他們家這樣的老兵家庭如此,連帶著那些新兵找媳婦都要容易許多,這個小婦人就是例子。

一路上,三個女子坐在一輛牛車上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無非是分地的事情。這一次,那個姓程的副隊長分了百來畝地,就連那個小婦人的男人也分了幾十畝的地,倒是石大牛,幾次大戰都參加了,但分的地卻不多,與他們隊的新兵都差不多。

“俺家大牛來信說了,這次地分的少,是因為世襲軍職下來了,以後俺孫子再從軍就可以從軍官做起了,所以少分點也就少分點了。”

此言一出,便是一片豔羨的讚歎。姓程的副隊長這一次據說能扶正,還可以高職低配等升遷,那兩個新兵更才僅僅是功勞簿上有一份記錄而已。石大牛在大蘭山上就跟隨陳文的那批將士裡算是混得最差的,可這次也能升到個哨長,而且是高職低配。用他們營的監軍官的話說,若非是石大牛的識字能力太差,一個局總都是輕而易舉的,畢竟是從大蘭山上下來的老兵嘛。

“大牛哥真不是一般人。”

“誰說不是呢,大王那可是武曲星君轉世,那份威風煞氣,尋常人肯定都近不了身。大牛哥可是從大蘭山上就跟著大王的,說不得也是有來頭的天兵天將,下凡來助大王掃平韃子妖孽的。”

“……”

當初在餘姚老家,村裡人都說石大牛傻憨傻憨的,也就是個莊稼漢,一輩子跟土裡面刨食兒,沒有啥大出息。當初還不怎麼覺得,畢竟沒得比,可後來見得多了,心氣高了,自然就不一樣了,聽著也就份外不痛快了都是人,憑什麼我兒子就不能混得好點。

現如今,家裡分到的地越來越多,日子越過越好,與當年如天翻地覆一般。此間聽著這些恭維和讚歎,石大牛的老孃心裡面更是美滋滋的,彷彿是對當面的一種補償心理,分外受用。

“俺家大牛來信說了,營裡的監軍官跟他說了,過段時間就讓他去講武學堂裡上學,學出來就又不一樣了。”

“嚯!”

知識崇拜,這一現象於中國古代比之他國都要嚴重。石家的小兒子如今在童子軍學堂裡寄宿讀書,過年時回家給老爹老孃讀邸報的段子早就傳遍了全村。現在就連石大牛也要進學堂去學兵法了,那可是兵法啊,尋常人眼裡那是得將軍才能學的,比之下級軍官和村裡的地主,這等身份,立刻就又是不一樣了。

歡聲笑語之中,牛車很快就到了塘雅鎮上。浙東八府,尤其是金衢嚴處臺溫這六個府,民間的挽馬、壯騾早已被官府收購一空,地方上除了船,牛車、驢車是比較普遍的代步工具。牛車的主人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