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9部分

忠義不及戚少保,作皇帝已有多年,文官腦子裡的那些彎彎繞他多少也能看出一些,無非不就是那個什麼文官作亂的事情嗎,這種事情何騰蛟也幹過,比那個曹從龍做得還過,最後不也是追封了箇中湘王。誰讓何騰蛟最後是不屈而死的呢,可是他在湖廣幹下的那些事情,幾次三番的把大好局面敗壞個乾淨,誰又記得這些。

軟弱歸軟弱,卻不代表他是傻子。聽著眾臣紛紛發表著各自的意見,永知道這些人對他都是忠心耿耿的,他的性子也不是那種有話就直說,自然不好說些什麼。不過這些官員也沒有在這些暫時不會造成什麼影響的事情上耽擱太多,很快就重新轉移都了周官的身上。

“首輔,事情可已經辦妥了?”

“回稟陛下,周孔目為人最是精細謹慎,想來斷不會誤了大事。”

“那就好,那就好。”

如果不好的話,雖然有著任撰的那句“二龍不可相見”而沒有能夠親眼見過孫可望本人,但是永還是能想象到如果這事情被那廝知道了,那將意味著什麼。

“但願這個李定國不像他義兄那般,兩蹶名王,如此勐將,真希望是上天派下來助朕中興大明的,輔以福建之水師,浙江之悍卒,中興也並非是不可能。若非如此的話,那恐怕真是上天不欲大明得以中興了啊。”(未完待續。。)

第七章 復甦

相比安龍的愁雲慘淡、戰戰兢兢,浙江的明軍佔領區如今卻是生機勃勃。

大戰結束,明軍在各線也已經恢復到原本的態勢。這一個月的時間,軍功的計算早已完畢,甚至就連南塘、神塘、近衛和東陽這四個戰兵營的軍功賞賜都已經發放完成了大半。這些部隊雖然老兵比例較高,大多都有或多或少的軍功田,但是新獲得的田土也可以進一步的提升他們的生活水平,將士們自然希望是多多益善的。

由於農業強調的季節性,這項工作必須在夏種開始前完成,這樣才不至於妨礙的秋收。不過照著現在的進度來看,其中還是會有不少的軍功田趕不上今年的夏種了。

之所以造成這種局面,原因其實很多,發放牽扯甚多是一回事,另外往年的軍功田土都是放發在金華府的,那些老兵的家也都安在那裡。但是金華的荒廢田土就那麼多,而且還不斷有百姓回返復耕,即便是陳文收繳了一些參與叛亂的縉紳的田土,如今也已經放發不少了,所以此番授田基本上都是衢州府。

尤其是龍游縣和西安縣,衢江南北都有不少荒田,雖然衢州在這幾年的人口受損情況遠低於金華,但是苛捐雜稅卻也不少,荒廢的田土也很有一些,可問題大多也就出在這個上面。

家在金華府,新分的田土卻在衢州,兩地皆有田土,這使得士卒對距離家更遠的軍功田並不甚滿意,因為他們根本不可能分身兩地耕種,田土容易被人侵佔,收租也沒人監督,非常之不方便。

接到下面的監軍官和衛所官員的報告,陳文思慮了良久,無非就是調換、變賣和代收這三個辦法。

一個地方田土就這麼多,調換隻會引發更大的爭議,實在不現實;變賣使得軍功田土成為一種貨物,不利於以田土養壯士的本意,斷不可為;而代收這一辦法,史上,施琅為滿清攻陷臺灣之後,將臺南福建明軍開荒出來的土地大肆轉為他們施家的私產,佔據了臺南已開墾土地的一半還多,並有滿清的官府代為徵收佃租,名為“施侯大租”。

代收可以解決掉士卒分身乏術的問題,但是原本透過分地而分隔開來的宗族勢力勢必將會因為人口的重新凝聚而出現回潮,而這還不是陳文能夠明面上進行阻攔的,只能以其他名義和手段進行。

除此之外,代收的佃租由誰負責,衛所還是官府,這裡面存在的利益甚大,也不是輕易能夠解決的了的。

這個問題陳文已經開始和孫鈺、周敬亭以及其他相關官員開會進行商議,但是距離得出解決辦法,卻還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達成的。

相比之下,軍功賞賜的另外一項,世襲軍職的放發就要簡單得多了,甚至比軍官的提升都要簡單,而且對於發放世襲軍職來代替部分軍功田,軍官們也沒有什麼牴觸心理。畢竟軍功田是免稅,但也是要耕種了才能收穫,這還要渴望沒有天災**的發生,而世襲軍職卻是可以讓子孫後代從此可以不需要再從小兵開始努力就能成為軍官,哪怕是需要在講武學堂完成學業,對於軍官們來說有家傳的底子怎麼也比那些平民百姓要容易得多。

總而言之,幾家歡喜幾家憂,趁著沒到愁的地步,陳文覺得還是得抓緊時間把問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