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4部分

行了,無有專程自各府核心地帶調集兵力的麻煩。而另外的一個原因則是,封鎖禁的只是商旅、行人,數量終究是少數,而遷界則是邊界二十里內全部遷走,能夠收穫到的財貨、子女實在不少,各府的清軍自然是趨之若鶩。

只不過,這一次和上一次一樣,施行的速度還是參差不齊。唯一讓人有些難以理解的,則是這一次動作最慢,甚至可以說是遲遲還沒有動手的並非是剛剛完成了換防,對道路和防區還不熟悉的新徽州綠營,反倒是駐紮台州多年的那幫地頭蛇。

台州清軍沒有大肆出動,前往台州與金華、處州的邊界厲行遷界,正在當地的分巡紹臺道正琢磨著要不要把這事情上報給蕭啟元或是洪承疇的時候,台州總兵馬信卻已經下到各縣去巡視軍務了。

巡視軍務,很多武將都懶得去做,畢竟下面的各縣遠不及府城繁華,但馬信卻經常如此,甚至在去年還曾藉口巡視軍務把明軍屯在玉山鎮的糧草給盡數燒燬了,斬首百餘,解除了台州府的威脅不說,便是在東南四省,面對這支難纏到家的浙江明軍也算是難得拿得出手的戰績了。

只不過,這一次,馬信走的倒是有點兒太過於遙遠了,從府城出發,抵達仙居後轉而向西南,甚至此刻都已經來到了一處名為壺鎮鎮的所在。

壺鎮鎮位於永康以東,但卻隨著那條好溪算在了縉雲縣的地界。此間乃是處州、金華、台州這三府的交匯之地,素有浙南北窗之稱。馬信帶著親兵來到鎮外的一處明軍哨所,親兵們便侍立於外,只有馬信個人由一個年輕的明軍軍官帶領著步入了一處大帳。

大帳內僅有一人,乃是個穿著蟒服、配著玉帶的明軍大帥,正坐在那裡看書。帳門一關,馬信登時便恭恭敬敬的拜倒在那明軍大帥面前。

“罪將馬信,叩見安遠侯!”(未完待續。。)

第二十九章 烏面將軍

烏威聖德,萬古流芳英烈將;玉面神光,千秋垂澤崇仁軍。

後世臺灣彰化縣秀水鄉有個俗稱陝西村的所在,村中有一座烏面將軍廟,門柱上書著的便是這麼一副金字對聯。

烏面將軍廟**奉著一尊面如黑漆,頭戴金盔,身穿銀甲,手握殺敵寶劍,胸前垂著黑色連鬢鬍鬚,威風凜凜的古代將軍的塑像,當地人稱其為烏面將軍。據說,這位烏面將軍乃是明末清初的一位陝西籍武將,當年隨鄭成功收復臺灣,在此地屯田練兵,後來更是病故於此,由此他的部下便開始定居在這裡,這裡也被當地人稱之為陝西村。

折壽啊。

“馬總兵,我浙江王師不興這跪禮,起來說話。”

“罪將遵命。”

面前的清軍武將站了起來,出現在陳文視線中的乃是一個黑臉大漢,下頜骨較寬,衣著不過是普通百姓的樣式,但那一臉的英武之氣卻是顯露無疑。如果腦袋後面不是那根醜陋的金錢鼠尾的話,任誰都得讚一句威武。

陳文打量著馬信的同時,抬起頭來,馬信也在觀察著眼前這位國朝新竄起不過數年的名將。

第一次聽聞陳文的名字,那還是在近三年前的事情,提標左營副將李榮慘敗於一支逃亡南下的殿後部隊,死傷慘重非常;緊接著,陳文南下天台山,俞國望南下威逼府城,哪怕是將其擊敗了,馬信也依舊在琢磨隨便編出個陣就能逼得他用些非常規手段的武將到底會是什麼樣子的;接下來的日子,陳文在浙西一次次的大捷,逐步的站穩了腳跟,馬信不是沒有想過與其決一雌雄,這等想法始終誘惑著他,可是卻因為地形不利於大軍進發,明軍也在邊界的險要留有部隊而未能成行。

當然,更多的,從他心底也沒打算為滿清出這份力氣,與其如此,還不如親眼看看這支明軍到底有幾分成色!

幾個月前的那場慘敗,滿清朝廷嚴懲了平南將軍劉之源以及一眾逃回來的軍官,至於參戰的各線綠營,大多則是嚴詞申斥了事。申斥過後,隨著洪承疇的奏摺迅速得到批覆,臨近各府的擴軍也立刻展開了起來。

從一個兩千人的協,到一個三千人的鎮,馬信的實權劇增,但他卻並沒有像其他臨近的綠營軍官那般對洪承疇的聖眷和威信產生了一些依賴和尊崇,反倒是愈加的厭惡了起來。

降清已有多年,頂著金錢鼠尾使得這個陝西漢子無時無刻不覺得愧對了祖宗了。奈何情勢比人強,清軍在浙江的實力雄厚非常,督標、提標、撫標、定標都不是什麼弱旅,再加上那支杭州駐防八旗,此間在這東南四省也算得上是最強的所在。

相對的,明軍那邊,魯監國那個沒主見的樣子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