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求將楊捷和王之綱這二人引來,陳文特地讓南北兩部分明軍的工兵和輔兵無需刻意加快打造攻城器械的速度。兩天之後,也就是永曆七年的三月初七,負責遮蔽軍情的探馬回報已經發現了王之綱和楊捷的前鋒部隊時,陳文才下達了攻城的命令。
在常理看來,如此行事極為危險,不過陳文卻依舊故我。隨著命令的下達,大批的明軍輔兵開始推動著攻城器械向江山縣城前進,而明軍的戰兵則緊隨其後。
城內的清軍本是南方綠營中的勁旅,奈何雙方戰法早已是天差地別,不過眼下即是守城,張國勳對此卻還是很有自信的。待明軍開始攻城,他也並沒有著急忙慌的下令開炮,而是等到明軍的望臺、衝車進入射程後才下達命令。
利用這段時間的休戰,清廷自福建給督標營運來了大量的火炮,口徑大小皆有。只是由於督標營與其他清軍同樣沒有瞄準技術,只能憑藉經驗來進行射擊,開火的第一炮效果很是不好,只是在地面上砸出了一個個彈坑,激起了一片片黑泥罷了。甚至就連黑泥,也很少有能夠觸碰到明軍的攻城器械的。
這本就是試射,張國勳倒也不在意,命令軍中的火銃手和弓箭手不得擅動後,他便繼續在城頭等待火炮重新裝填完畢。
明軍的行進速度沒有明顯的變化,但是第二輪炮擊卻也只有一枚炮彈打在了一個望臺的架子上,卻也沒有徹底將其摧毀。炮炮命中,這是張國旭做夢都想的,可若真的如此,現在應該是他在圍攻金華而非被陳文圍在這裡。
第二輪的射擊讓張國勳感到一絲煩躁,不過此時的陳文卻只是笑著搖了搖頭。單筒望遠鏡之下,明軍的攻城器械距離江山縣城越來越近。
很快,隨著清軍的火炮在城頭的火銃、弩機、弓箭的伴奏下開始了第三輪的炮擊,明軍的望臺紛紛停了下來,而臺子上的火銃手和弓箭手也開始在頂端的臺子上對清軍展開還擊。
炮彈、鐵砂、石子、箭矢在明軍步兵的上空交錯卻並沒有影響到明軍的前進速度,一輛輛衝車的下面和後面,明軍的戰兵和輔兵竭力向前,很快就抵近到了城下。而在衝車下面的攻城錘開始擊打城牆的時候,大隊的明軍步兵也開始抬著雲梯呈散兵線向城牆衝鋒。
城頭的火炮、弓矢依舊在不停的發作,清軍和協守的民夫也開始用滾木、礌石、灰瓶之類的守具攻擊明軍,甚至北城牆的中央,一個裝滿了滾油正在下面的火堆的加熱下冒著黑煙的油鍋也被清軍吊起,澆向城下的那輛正在利用攻城錘破壞城牆的衝車……
戰鬥自一開始便直接進入了白熱化,陳文透過單筒望遠鏡遠遠的看著這一切,一言不發。突然,大軍的側後,一騎輕騎策馬而來,衝到陳文的將旗附近一個乾淨利落的翻鞍下馬,藉著慣性單膝跪倒在了陳文的面前。
“稟報大帥,韃子九江總兵楊捷正在加速趕來,一刻鐘左右其前鋒就能與我軍後隊直接接觸!”(未完待續。)
第七十七章 先發制人(下)
探馬漂亮至極的下馬動作引來了陳文身邊的親衛們由衷的讚歎,而他的戰馬在向前奔跑了一段後也被衝上來的明軍親衛拽住了韁繩被迫停了下來。
“楊捷這廝的腿腳還挺快的嘛,告訴侯國遠,南塘營繼續進攻,無需留手。近衛營準備,隨本帥迎戰那些韃子。”
這一戰,陳文特意調動了四個戰兵營來圍攻江山縣城,為的就是能夠一口氣吞掉這支已經開始複製明軍編制的督標營。根據江山縣的地形,兩個營在北、兩個營在南,攻城之時督標營無論是配合楊捷還是王之綱,事實上都沒有必勝之策。除非這三個營冒著放棄江山縣城的風險集合九千人的大軍圍攻一路,而那樣的話,明軍也可以透過江山港上的南北兩條浮橋來進行機動,遭到圍攻的那一路只要在原地堅持一段時間就夠了。
只是這楊捷和王之綱是否會集結一路乃是未知之數,陳文此次抽調的四個戰兵營中位於南路的麗水營還是個滿營新兵的營頭,如此一來,南路在攻城戰中就只能作為輔助,不過他們還有更重要的任務,也絲毫不比北路輕鬆。
江山縣城的方向,明清兩軍的喊殺聲直衝雲霄,南塘營的進攻還在繼續,但是守軍卻並沒有喪膽,而是在督標營的各級軍官借援兵很快就會抵達的鼓舞下奮力守禦著城牆。
隨著陳文的一聲令下,原本還在攻城戰中原地待命的近衛營立刻開始披甲、整隊,而火器隊和炮兵則最後一次檢查手中的傢伙,以確保在激戰中不至掉了鏈子。
時間一分分流逝,陳文在下達了命令時便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