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底,大夥都是明軍,上層的利益與他們這些小兵又有多大的關係,甚至就連秦藩的中高層軍官對於孫可望的作為也並非沒有反對者,否則也不會有歷史上孫可望內犯雲南,結果一旦真刀真槍的開打了,以白文選為首的大批高階軍官便紛紛玩起了陣前起義的花樣,此前帶著十四萬大軍出了貴州地界的孫可望等到一戰打完,就只能帶著一百多的家人、親信和護衛遠走湖廣,向洪承疇投降的千古奇聞。
大軍啟程,陳文帶了豫章、餘姚和四明這三個師,現在大敗十四萬大軍的勢頭已然產生,剩下的只會是零星的小規模作戰和政治博弈,丹陽師便可以在留下一部分守衛此間之外,將湖廣南部的那幾個尚在孫可望部下手中的府縣盡數收復了,也省得地圖上總有那麼一片礙眼的東西。
“閒來無事,鄂國公可願與本王聊聊這貴州的山川地理走勢?”
“敗軍之將,不敢當越王殿下如此稱呼。”
鄂國公馬進忠,綽號混十萬,乃是崇禎朝的陝西流寇出身,後來兵敗降了左良玉。但是等到左良玉身死,左夢庚降清之時,馬進忠和與其並稱為王馬的王允成卻跑到湖廣跟了何騰蛟,並沒有像張勇、李國英、金聲桓那批人似的降了清軍。
接下來,王允成一度降清,馬進忠則始終在湖廣戰場上為明軍效力。後來李定國桂林大捷,孔有德也曾動過借王允成和馬進忠的關係嚮明軍投降的念頭。但是在接下來的衡陽大捷之中,作為一支負責攔截清軍的偏師的主將,在發現另一個主將馮雙禮受命孫可望而自行退兵之後,馬進忠也選擇了退兵,衡陽大捷才沒能收全功於此一役。
不過,此人卻並非是孫可望的死黨。如果沒有陳文的多此一舉,孫可望內犯雲南,陣前起義的那群高階軍官裡也不會少了他馬進忠這一號,尤其是在此前他就已然被孫可望冊封為嘉定王的情況下。
陳文以鄂國公相稱,用的是永曆朝廷冊封的爵位,有此稱呼,馬進忠也算是長舒了口氣,陳文顯然是沒有動殺他的心思。
“越王殿下乃是國朝親王,但有所問,末將自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聽到這話,陳文點了點頭,繼而向馬進忠問道:“本王聽說,這貴州是地無三尺平、天無三日晴、人無三分銀,可有此事?”
陳文所言,乃是外省人對貴州的形容。前兩句說的是天氣惡劣、晴雨莫測、山路崎嘔、絕少平原,其天氣、地理情況如斯,後一句便是因為這等客觀環境之下,從而早就了貴州一省的貧困。
無論是現代還是古代,平原地形無不是更適宜農業生產。江南如此,湖廣此前也著“湖廣熟、天下足”的說法,便是河南在明末大亂之前也的糧食產量也並不算少。而貴州這個省,卻恰恰是明時中國唯一一個沒有平原作為支撐的省份,在後世得到旅遊業的開發之前,貧困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回越王殿下的話,以末將這些年在貴州的所見所聞,此話雖有些誇張,但卻也稱得上是貼合實際二字。”
“果不其然啊。”
得到了確定的回答,陳文嘆了口氣,繼而對馬進忠說道:“吾嘗聞,可望善治國,定國能用兵,若二人協力,恢復皇明舊觀未必會是一個想象。晉王當年兩蹶名王,吸引了韃子主力的注意,吾亦受其惠。今觀之,孫可望以雲貴支撐二十萬大軍,那話也未必盡是妄語。”
陳文有感而發,馬進忠卻是一頭霧水,前天兩支大軍還在沅州那裡站得不亦樂乎,現在好像這位越王殿下似乎還有些感慨,甚至是遺憾,這到底是個什麼意思?
只不過,為歷史上的南明嘆息了一番,陳文很快又恢復到了原本的話題上來,就是看著馬進忠這副胡思亂想的模樣,他卻不得不先把態度表露出來,後面的話才好繼續說下去。
“孫可望這些年軟禁天子,殘害忠良,倒行逆施,此番本王是要請旨處死其人的。不過像鄂國公這樣當年能夠拒絕韃子,轉而南下投效王師的良將,說到底也應該是受了孫逆的矇騙,不知本王說的是也不是?”
有了陳文這話,馬進忠還能不明白陳文的意思,當即便是一陣千恩萬謝,同時對陳文的看法表示了極大的認同。
這是個聰明人,否則也不可能在南明那麼頻繁的內鬥中生存下來,從一個左良玉麾下的前流寇越做越大,後來更是被永曆冊封為漢陽王。眼見於此,陳文便向其暗示會將戰兵的俘虜分出一部分交給馬進忠,以恢復其人在沅州一戰中的損失。
“鄂國公是一方大帥,效忠今上多年,也是今上信得過的武將。本王聽說,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