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乏糧了。現在這個樣子,圍下去實在耗費巨大,咱們還是儘快攻陷城池,回返駐地,還能為朝廷節省一些錢糧下來。”
李國英所言的是當前的事實,陝西一省,軍費本就冠於全國,光是永曆八年就曾一度高達三百一十一萬兩白銀之巨,緊隨其後的湖廣和廣東兩省加一起才只有兩百八十餘萬兩,其他的各省則均不過百萬兩這一大關。
陳文崛起於浙江,江南、浙江、江西和福建四省的軍費大幅度攀升,尤其是永曆七年到永曆八年之間,東南經標的組建使得江西的軍費一度攀升到了兩百多萬兩白銀,但是比起陝西的軍費開支卻還是不在一個等級線上的。
這些年,陳文倒是一如既往在給我大清削減軍費的來源,但是這世上的事情有利自有弊,財政收入也隨著土地的失陷而不斷的降低。尤其是永曆八年和永曆九年這兩個大年份,前者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裡使滿清喪失了對江西、廣東和福建三省的控制權,後者則丟了浙江北部和江南、淮南的一系列財賦重地,對滿清本就入不敷出的財政稱得上是毀滅性的打擊。
現在靠著胡全才和劉成的計劃,清軍大舉東進,征服了朝鮮,從而增加了大筆收入。奈何一個區區的朝鮮也實在沒辦法與江南相比,巨大的財政赤字依舊存在,李國英剛剛對吳三桂做出的那些諫言,吳三桂也明白這絕非是空穴來風。
“李制軍所言甚是,本王深以為意,大軍在這城下每過去一天,朝廷都要為此付出大量的錢糧,咱們這些做奴才的,還是要為皇上想著節省一些才是。”
李國英是總督沒錯,李國翰也算得上是有實無名的監軍,但是吳三桂的官職、爵位以及所部在會剿大軍中的比例,這些無不使得吳三桂才是這支大軍的實際統帥。此刻,吳三桂肯定了李國英的說法,當即便做出了明日開始攻城的決定,眾將領了將令也紛紛退回到本營去做準備工作。
西寧衛城,始建於洪武十九年,城池有四座城門和四座角樓構成的防禦體系,但城牆卻稱不上有多堅固。最早的西寧衛城是靖難之役中的那位擅守的老將長興侯耿炳文的傑作,後來到了萬曆三年,當時的西寧兵備道董汝漢率眾大規模的加固了城牆工程,牆基以大型條石砌成,牆體以條磚包鑲,儼然已是西北的一座堅城。
圍城的清軍在第二天便全軍出擊,城東乃是主攻方向,也是清軍的核心吳三桂的那萬餘大軍、李國翰的那兩千漢軍旗大營方向,而其他三面則由參與會剿的綠營圍城緩攻即可,以免被張天福找到破綻從而實現突圍,那樣的話,他們還要繼續為此勞心勞力不說,清廷的財政困難也將會是雪上加霜。
清軍自持兵力優勢,沒有做絲毫的掩飾,張天福是宿將,自然也能看出門道,當即便將主力部隊調到城東以應對攻城戰,其他方向則僅僅是少量本部兵馬配合義軍協防。雙方針尖對麥芒一般的攻守態勢,隨著最後一次勸降的失敗,攻城戰也正式拉開了序幕。
清軍主攻的是吳三桂的大軍,他在山海關時的關寧軍本部兵馬有三萬之眾,乃是當時明王朝扼守山海關門戶的絕對主力,李自成攻陷北京,吳三桂併吞了唐通和一些其他明軍的降卒,大概有兩萬左右。這總計五萬的大軍始終是吳三桂的本部兵馬,也是滿清用以堵死四川進入陝西道路和壓垮雲貴的巨石,在陝西這些年也少有損失,此番帶來的更都是他本部的那些關寧軍,歷來鎮壓抗清義軍時都頗為得力。
然而,這一次大軍攻城,吳三桂的兵馬總是顯得有些有氣無力。第一次的攻勢很快就被守軍擊退,吳三桂的關寧軍甚至沒有受到什麼損失就退了下來,反倒是把不少攻城器械扔在了城下。
對於屬下將領的無能,吳三桂很是不滿,當眾鞭笞了一番率部進攻的帶隊武將王屏藩,隨即便開始準備下一輪的攻勢。
吳三桂本部兵馬如此,李國翰也是看不明白,奈何他與其說是助戰的,不如說是前來監軍的,乾脆也只能繼續觀望情況。
第二次的攻勢,吳三桂所部的戰鬥意志有著明顯的增強,但是守軍的堅定卻顯得更為難以逾越。守軍如此是他們所預料到的,因為他們是清軍,張天福以前也是清軍,清軍攻破了抗清義軍或是明軍的城池之後,城裡面的人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下場大家都是有心理準備的,所以張天福此番的守禦可謂是極為堅決。
第二次的攻勢很快也宣告失敗,然而這一次,隨著王屏藩所部潰兵撤回的同時,西寧衛城的東城門也直接開啟,大隊的騎兵殺了出來,擺明了是張天福想要進一步的擴大戰果,由此來消滅更多的清軍,為接下來的守禦降低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