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陳文如今的身份對他而言也是難以置信的好事。
天大的好事臨頭,少年當即就被砸蒙在當場,所幸其父這時候再也按捺不下去了,上去就是一巴掌拍在後腦勺上,才算把這少年給拍了回來。
“不要急著謝,炮用火藥是一關,任何人不許幫他,只給他一門火炮和材料讓他自己去試驗。能夠成功,這筆錢本王自是沒有不花的道理,弄不好十幾年後會還本王一個化學家,那還是本王賺了的。”
化學是什麼,在場眾人誰也無法理解,但是能夠掛上家字,顯然是指在這一方面達到極高造詣的人物。有此一言,眾人再看那少年的眼神登時就變了樣子,以至於陳文甚至都在懷疑這樣下去會不會畫虎不成反類犬,弄出一個方仲永出來。
“還是要繼續普及教育,撞大運可不行啊。”
離開了試驗場,陳文返回徐毅的公事房,那裡是陳文每次來都要去的地方,聽取彙報什麼都在那裡,此番看過了想要看的,自也是要在此把最後的報告聽取完畢才會離開。
“其實大王這些年開辦的童子軍學堂已經收錄了大批的少年,讀書識字都是基本,軍戶也無需考慮參加科舉的事情,在教化上已經是卓有成效的了。”
童子軍學堂是陳文的得意之作,此前節衣縮食的擠出經費來辦學,提升軍戶待遇是一回事,也是為以後培養人才。現在經過了幾年的發展,童子軍學堂的學生已經擴大到了數萬人的規模,俱是軍戶子弟,這些人是他的基本盤,日後終究是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的。
“下官聽說,今年年底,第一批童子軍學堂的學生就要畢業了。軍工司擴編在即,如今需要大量的人才,還望大王分配過來一些。”
“是啊,畢業了。”
陳文似是想起了什麼,面上流露出了一些五味雜陳的笑意,繼而向徐毅說道:“願意去哪還是要看自願的,而且其中的那些品學兼優的最好還是要去南京大學堂繼續深造。雖然現在說少年強則中國強還為時過早,但是遲早會證明咱們今天付出的努力並沒有白費。”
第三十九章 心願
童子軍學堂自永曆七年而始,如今已是第四個年頭了。陳文不打算教出一群去考科舉的腐儒,更沒有能力效仿後世的那般開設大量的課程,四年的時間,對於第一批入學的軍戶子弟,識字讀書、基礎數學以及童子軍的基礎軍事訓練已然傳授完畢,完成了今年年底的考核之後便可以從學堂中畢業。
金華的童子軍學堂建立最早,如今也是招生數量最為巨大的一個府,光是府城就有數片校區,最近宣教司正在計劃在城外建立起一片更大的校區,既是為了確保明後兩年預計的因擴軍而造成的生源持續性井噴,更是應對城內日趨走向寸土寸金的地價。
“丁大哥,有時間嗎?”
“有時間啊,有什麼事嗎,牛兄弟?”
丁俊傑是第一批入學的童子軍,與他說話的石小牛的兄長石大牛正是他父親在世時那一隊的輔兵,只是丁俊傑的父親很早就戰死沙場了,反倒是此前的那個輔兵現在已經有望升遷到南塘營第一局的局總。
正因為這樣的關係存在,二人又是同窗,平日裡自然是極好。由於丁俊傑的父親陣亡較早,石大牛得知二人是同窗後便讓他弟弟儘可能的照顧一二。奈何石小牛是家裡的小兒子,本就得寵,不比丁俊傑這般父親早逝,母親守寡,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自身在學業上更是極為刻苦,平日裡反倒是石小牛麻煩丁俊傑的事情要多一些。
“就知道丁大哥不忙,嘿嘿。”
說著話,石小牛笑著將課本攤在了丁俊傑的書桌上,指著那一道上午先生留下的課後習題對丁俊傑說道:“丁大哥,這題實在噁心,又是雞又是兔的,我一個住校生哪有時間回家去給先生數這個啊。”
題目很簡單,只有一句話:“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
雞兔同籠,這是中國古代很有名的一道數算題。現在到了石小牛的嘴裡,反倒是成了教數算的先生要他真的去找一群雞兔放在一起去數數,簡直是雞同“兔”講。
此言一出,丁俊傑也是無奈一笑。丁家不過只有他父親陣亡分到的那幾十畝地,託給了衛所,不過是每到收穫領些銀錢,實在比不得石家那般在金華、衢州和江西已經有了幾百畝地的軍功田。
不過他的這個同窗也並非炫富,平日裡就是這樣想什麼就說什麼的性子,丁俊傑也只得搖了搖頭,指著題目對其說道:“你看,兔子和雞都在籠子裡,兔子和雞的頭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