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卻不乏有人對魯王的這道詔令有些不滿,畢竟在他們看來,桓虎這個上將軍的職位,來得也太輕鬆了什麼玩意,只不過是一個被魏國通緝、不得不流亡宋郡東部的大盜賊而已,憑什麼能成為他魯國的上將?
當然,不滿歸不滿,但在目前這個局勢下,誰也不會傻到跳出來反對魯王的這道詔令,畢竟目前魯國確實需要桓虎這股力量來抗擊楚軍。
而待等他日魯國擊退了楚國的軍隊,可能情況就大為不同了。
這一點,魯王公輸磐心中清楚,魯國的貴族們心中清楚,桓虎心中也清楚。
不過桓虎對此並不在意,因為他有信心憑著這場仗,在魯國站穩腳跟,成為魯國貴族事後無法驅逐的存在更別說,魯王公輸磐為了抗拒三桓,也會給他提供一些支援。
不過數日,這個訊息便傳到了寧陽一帶。
齊將田耽對此毫無評價,畢竟他對桓虎不甚瞭解,出於對魯國這個盟國利益的考慮,他倒是希望這個桓虎是個有能耐的人,以便來年開春後,當他必須率領麾下齊軍撤出魯國、迴歸齊國到東海郡與楚軍決戰時,這個桓虎有能力接盤這邊的戰事,接替他迎戰楚國上將項末。
而相比較田耽,楚國上將項末的心情卻有些複雜。
因為項末是很看重桓虎、陳狩二人的,正因為如此,當初在經過沛縣的時候,他才會親自招攬二人,希望二人能投奔他楚國,沒想到,桓虎與陳狩居然在這種時候投奔了魯國,成為了魯國的將軍,也成為了他的敵人。
……真是小瞧了你的膽魄與野心啊,桓虎,你真有那般把握,能擋住我項末的軍隊、庇護整個魯國麼?
不由地,項末暗暗冷笑起來。
他很器重桓虎不假,但這並不妨礙當後者成為他的敵人時,他再將其碾碎。
一切,來年開春見分曉。
第92章:南梁王的疑慮
ps:今天不知道怎麼了,只是坐車換了個地方,就上吐下瀉,還有些感冒,身體實在是不舒服,碼字也沒精神,完全沒狀態,無奈奉上四千字章節,算一章,請容我休息一晚。另外,覺得劇情平淡的書友請彆著急,正面戰場開啟局面後,就輪到趙潤設法重創韓國的重騎了。
以下正文
魏洪德二十六年,中原爆發了有史以來規模最龐大的混戰,這場混戰波及了魏、秦、韓、楚、衛、宋、魯、齊、越等整整九個國家,且在同一年內,前後開闢了魏韓西河戰役、魏韓河內戰役、魏韓鉅鹿戰役、衛齊東郡戰役、魏宋微山湖戰役、楚齊魯寧陽戰役、楚齊泗水戰役、楚齊東海戰役楚越會稽戰役等將近十個戰場,毫不誇張地說,在這一年中,戰爭乃是整個天下的主旋律,各個國家、各個勢力,皆為了各自的利益打成一鍋粥。
在這些戰場中,刨除衛國因為齊國忙著抵抗楚國而無暇顧忌東郡,因此被衛公子瑜麾下的軍隊連番攻陷國土外,其餘那些個戰場,戰況總得來說呈現膠著僵持局面,而在這些戰場中,唯獨魏韓河內戰場最為詭異,並且,也最為關鍵。
這也難怪,畢竟魏韓河內戰役直接關係到魏、韓兩國誰能踏著對方的屍體成為中原霸主,縱使魏國太子趙潤與韓國的權臣侯韓武皆在鉅鹿戰場,也無法改變這件事。
說起魏韓河內戰場,這片戰場的戰事起初並不激烈,縱使韓國對魏國搞突然襲擊,但事實上,韓國的驟然襲擊魏國太子趙潤以及諸多魏國將領早已預料,雖然說在戰爭的一開始,河內戰場這邊的確是魏國稍顯劣勢,但說到底,魏國的劣勢只不過是南梁王趙元佐為了履行他魏國太子趙潤事先安排的戰略,採取有計劃的誘敵策略,希望能將韓國的主力軍吸引到河內,方便趙潤率領鄢陵軍與商水軍對韓國展開偷襲罷了。
但遺憾的是,這個事先安排的戰略,在當年的十月份就已宣告破產由於韓國的雁門守李睦提前察覺到了魏國的種種不對勁,繼而透過這些不對勁之處猜到了魏國的意圖,以至於侯韓武能提早將樂弈、秦開、馬奢三位豪將率領的精銳邊軍從河內戰場撤離,破壞了魏國太子趙潤企圖率軍直搗黃龍的打算,並且將趙潤以及其麾下的魏軍圍在了鉅鹿一帶姑且算是包圍。
然而,由於訊息傳遞不便,魏國這邊對此卻不知情,縱使是南梁王趙元佐,起初也並未意識到他們魏國的戰略已經宣告失敗,仍在河內‘消極作戰’,企圖將韓國的主力軍牽制在這一帶。
但不得不說,南梁王趙元佐不愧是魏國目前統兵作戰才能與禹王趙元、太子趙潤不相上下的統帥,漸漸地,他亦察覺到了不對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