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7部分

將那三枚特殊的金令交給肅王趙弘潤,而今日,他便收到了其中一枚金令,一封書信,以及一張來自於工部的水路圖。

“這可真是……”

當收到那枚金令的時候,百里跋著實有些啼笑皆非。

他早已從魏天子的口中得知,肅王趙弘潤有三次無條件命令前線將領的機會,可他萬萬沒有想到,他這會兒還未從大梁城出發,便收到了這其中一枚金令。

也不曉得那小子叫我做什麼……

百里跋搖搖頭拆開了趙弘潤的書信,只見書信上寫著幾樁事,前幾樁是他已經得知並且答應下來的,比如帶著那兩百輛改造後的戰車一同趕赴潁水戰場,以及帶上那兩百多名工部的官員、工匠,雖然他弄不懂趙弘潤究竟想做什麼。

但是最後一樁事,卻讓他微微皺了皺眉。

原來,趙弘潤要百里跋做的,竟然不是立馬三刻趕到鄢陵,而是請他在蔡河與洧水的交匯附近,建造水壩蓄水。然後,留著一些士卒守護水壩,再帶大部隊前往鄢陵。

怪不得他請求陛下調了兩百多名工部的官員到我這邊……在蔡河與洧水的交匯附近……可楚軍在鄢陵啊……他想做什麼?

百里跋著實有些頭疼,畢竟據他所知,目前鄢陵那邊的情況可不怎麼樂觀,因此,他自然希望能儘快地趕到鄢陵,可是趙弘潤卻要求他先到蔡河與洧水交匯附近,這不由得讓他有些猶豫。

唔?蔡河……

百里跋好似想到了什麼,仔細檢視手中的水路圖,臉上露出了幾許若有所思。

肅王殿下是擔心楚軍乘船逆蔡河而上,直達大梁麼?……可此舉無異於孤軍深入,楚軍並不敢這麼做啊……可若是並非這個可能,眼下楚軍正在攻打鄢陵,這鄢陵跟蔡河相差甚遠,在蔡河設壩蓄水究竟做什麼?

“他究竟在想什麼?”

百里跋有些看不懂了。

第八十八章:初抵鄢陵

第八十八章

洪德十六年的九月底,肅王趙弘潤與二十名宗衛便已抵達了鄢陵。

鄢陵並不算一座易守難攻的城池,但架不住它的地理位置著實有些特殊,它的南面便是鄢水。

鄢水,又稱鄭水,是古鄭國比較知名的河道,而隨著歷史變遷,待等鄭國滅亡之後,魏、楚便在各自陸續的擴充套件發展中逐步囊括了鄭地,形成了如今魏、楚對峙的局面。

而在鄢陵的東側,大概百餘里外,又有一條河流,這條河流便是南北走向的蔡河,正因為有著這條河流,因此,當楚軍大規模侵入魏國疆域的時候,兵部的物資輸運源源不斷地經蔡河從大梁運至鄢陵。

莫以為兵部的官員只曉得求和,事實上他們在向天意陳請對楚求和的同時,該做的,他們還是會做,並不會因為他們認為鄢陵難以抵擋楚軍的攻勢,便索性放棄鄢陵,連必需的物資都懶得輸運了。

正因為有著兵部與戶部的支援,目前鄢陵雖然情況並不樂觀,但總算是牢牢守住了鄢水,沒有使楚軍越過這條天險。

抵達了鄢陵後,趙弘潤並沒有第一時間進入鄢陵城,而是與宗衛們攀登附近的山丘,登高眺望鄢陵一帶的地形。雖然鄢陵城內必定會有當地的水路地形圖,但是那些繪於畫布紙上的地形圖,終歸會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偏差。

因此,趙弘潤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這片土地,畢竟以他超強的記憶力,牢記這些地形根本不成問題。

潁水郡,是地貌比較複雜的郡地,郡內多丘陵,因此,潁水郡內有許多以陵為名的城池,比如鄢陵、辰陵、安陵、信陵、襄陵等等,而在丘陵與丘陵之間,則多是地勢平坦的平原,以及眾多的河道。

不可否認,潁水郡是大魏疆域內河道最密集的郡地,那些眾多的河流匯聚起來,便是天下知名的潁水流域,其支流分佈甚廣,遍佈魏國、宋地、楚國、魯國,乃至於齊國,最終流入不同的海域,是這些個國家中頗為重要的水運、水利。

而鄢水,則是整個潁水的一個上游的小分支,河道起始於新鄭,經長社、鄢陵等地,最終匯入蔡河,再由蔡河匯入潁河。

其河道最寬為十五六丈,最窄處十一二丈,水勢並不湍急。相反,由於眼下正值深秋入冬季節,鄢水的水位明顯下降,這就使得楚軍的舟船難以從蔡河下游逆流開入鄢水,行駛到鄢陵城附近幫助楚國的步兵登陸對岸。

畢竟鄢水只是潁水體系中一條上游的小分支而已,它在深秋入冬季節的水位,並不足夠楚國的舟船正常行駛。

也正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