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抱負……比我成為巨賈還要大啊。不過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的,我的兄弟,可是王佐之才!不過……”說到這裡,他猶猶豫豫地說道:“若是一直幫我,荒廢了學業,這……”
彷彿是看穿了文少伯的心思,介子鴟微笑道:“無妨。……如今的肅王,雖然令人敬佩,但我並不想輔佐他……我會等,等有朝一日,肅王不再只是肅王的時候……”
他的眼中,閃過一絲異色。
“什麼?什麼肅王不再只是肅王的時候?”文少伯愕然不解地問道。
“意思就是我目前的學識,還不足以輔佐那位肅王。”介子鴟笑著解釋道。
“是這樣麼?”
“就是如此。……對了,若是你真決定今年不回安陵的話,那咱們就要抓緊時間了,待過些日子冰雪封路,去三川的行程可就不好走了。”
“唔,你說得對,明日咱們就去市集採購些貨物,隨後立馬出發再去三川!”
不得不說,介子鴟的判斷十分準確,待等明年,魏國各方的貴族針對三川的利益一致對朝廷施壓,使得肅王弘潤也逐漸無法抗拒來自魏國內部貴族階層的壓力,只能默許雒城對魏國國內的貴族商賈開放時,那些在肅王弘潤的支援下佔盡先機的魏人們,瞬間就遭到了貴族商賈的強力壓制。
到那時,那些歡喜於一時的財富,沉醉於奢享的魏國民間商賈們,瞬間就被擠地幾乎沒有絲毫生存空間。
只有像文少伯、陶洪這樣抓住這次難得的機遇,不遺餘力滾利的平民商賈,才能承受住貴族商賈的壓力,頑強地在這場平民商賈與貴族商賈之間的戰爭中生存下來,逐步壯大。
但無論如何,哪怕是十去其九、只存其一,趙弘潤的目的也達到了。
種子已發芽長出了嫩芽,只要再給些機會,就會長成參天大樹。(未完待續。)
第470章:預兆
洪德十七年十一月末,就當文少伯、陶洪等國內民賈新興勢力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