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像這兩次一樣小打小鬧了,要知道這兩次國戰,韓國最精銳的北疆邊防軍,只是到最後關頭才出動了不到一半而已。
而讓人驚駭的是,在這種情況下,有肅王軍參戰的魏**隊,居然沒能在那場高牆戰爭中佔到什麼便宜。
當然,在那場高牆戰爭中,武安韓軍也沒有佔到什麼便宜。
從理論上來說,韓國在這次戰爭中大概動用了五成的力量,而魏國這邊呢,大概動用了七成左右畢竟魏國的精銳,比如浚水軍、成皋軍、碭山軍等,這回也沒有全部出動。
魏國七成力量與韓國五成力量打了個平手,這就是魏韓兩國目前的差距。
別看魏軍這次攻陷了韓國的王都邯鄲,這只是因為韓國內部爭權奪利導致的結果罷了,倘若侯韓武、康公韓虎以及莊公韓庚早些達成意見,早早調來上谷守馬奢,進駐邯鄲,魏軍不見得能夠打下這座城池。
憂的是,倘若軍功爵制全面復活,取代瞭如今魏國的選材策略,這雖然可以使魏國再次變成一頭強大的怪獸,但也會造成不利的一面。
畢竟軍功爵制是需要不斷地對外擴張作為養分的,它是以戰養戰的最直接體現,也就是說,倘若放任不管,朝廷的意志將會被好戰的民意綁架,再加上國內有些貴族的煽風點火,到時候,就算朝廷不希望與韓國、楚國這種強國開戰,恐怕也會被民意逼得與對方開戰。
基於這個原因,在歲末的時候,禮部尚書杜宥就親自拜訪了肅王趙弘潤,建議將明年那場考舉辦得更具規模,用考舉的聲勢,來壓制對對外戰爭勝利滋味念念不忘的國民情緒,讓國民清醒頭腦,使他們明白,想要出人頭地,不單單隻能透過軍功,依靠考舉步入仕途也是一樣的。
在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