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76部分

這個舉動,讓趙弘潤與劉病已都有些尷尬。

當然,趙弘潤的尷尬只是一瞬間的事,畢竟汾陰縣的整頓規劃,又不是什麼不可告人的事;可劉病已就尷尬多了,畢竟他根本不算是肅王一系的人啊,瞧著一大幫肅王的人在他商議對策,他作為一個外人混在當中,這滋味別提有多難受了。

更要命的是,寇正還一個勁地問他這樣安排是否合適。

起初劉病已還有些避諱,可聊著聊著,他心中越發瘙癢難耐,以至於到後來,他亦加入了辯論的隊伍,與寇正、尚陽、木子庸三人爭論起整頓之策的利弊來。

瞧著這一幕,趙弘潤心中微動。

劉病已的才學,讓趙弘潤甚至有心推薦此人擔任皮氏令,可一想到對方的身份,趙弘潤的心就頓時就涼了半截。

劉病已,乃是襄王弘的表兄弟。(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使用者請到m。閱讀。)

第1060章:歸程

七日後,兩艘懸掛著魏以及肅氏商會旗幟的大型船隻,在汾陰津靠岸。

得知此事後,趙弘潤留下晏墨率軍駐守汾陰,側衛蒲坂、皮氏兩城,自己則帶著宗衛們,以及由鄢陵軍驍將華嵛親自帶隊的五百名步卒,登上那兩艘船隻,踏上了返回大梁的歸程。

原來,七日前在收到慶王弘信的書信後,趙弘潤便派人聯絡了肅氏商會,讓後者派兩艘船到汾陰,接他回大梁。

畢竟帶領五百兵從陸路返回大梁,可能需要十幾二十年,但走水路,卻只需要寥寥數日。

至於肅氏商會是否會抱怨,這一點根本不成問題,因為肅氏商會最起碼有四成的產業是他肅王府的可以理解為是羊舌杏的嫁妝。

至於肅氏商會的船隻,則實際上是冶造局的產業冶造局營建司造船辦,除了打造大型運輸船出售給戶部以及國內貴族等客戶外,其餘則租借給肅氏商會,肅氏商會則按期結錢給冶造局。

或許有人會感到納悶,肅氏商會都與冶造局都不是趙弘潤的東西麼,兩者的錢左手倒右手,有什麼意義麼?

事實上,兩者的性質是不同的。

首先冶造局是朝廷機構,雖然由趙弘潤執掌,但本質是屬於國家的;而肅氏商會,通俗點說趙弘潤佔到約四成左右利益,其餘六成,則歸於那些地方上的肅王黨勢力,可以理解為後者以出人、出力、出錢的方式加盟。

比如沈淑妃的孃家黃邑沈氏,比如三叔公趙來峪的安陵趙氏,再比如前一陣子趙來峪那份推薦名單上的南席侯趙諮、陳曹侯趙宓、南曹侯趙咎等等,屬於是趙弘潤帶著這幫人大家一起發財。

否則,趙弘潤在國內貴族圈子裡的名聲那麼樣,更被人罵做吃裡扒外的族逆,南席侯、陳曹侯、南曹侯等人憑什麼站隊他,為他說話、給他搖旗?

雖然這件事當初是在三叔公趙來峪的竭力勸說下促成的,一直以來讓趙弘宣心中有些不悅,但如今回過頭再看看,趙弘潤不得不承認,三叔公趙來峪的勸諫是正確的單憑趙弘潤一己之力,無法抗衡魏國舉國的貴族;因此,拉攏一部分,打擊另外一部分,才是最明智的抉擇。

此次趙弘潤返回大梁準備與國內那些垂涎河東四令的國內貴族攤牌,之所以底氣十足,也正是因為這一點與三年前的勢單力薄不同,如今他身背後,亦有一股貴族勢力在支援他,雖然大多數是些不入流的貴族。

但是這不要緊,反正趙弘潤也不指望那些人能真正幫助他什麼,他想要的,只是分化那些反對他的貴族。

不得不說,當初三川之事,舉國的貴族抱團聯合起來對宗府施壓,縱使是趙弘潤也只能妥協,頂多就是扳倒趙泰汝、趙來峪等宗老出出氣,卻不敢報復真正的罪魁禍首,原因就在於,舉國權貴這四個字,給他的壓力實在太大了。

在這股勢力面前,別說是他,就算是他父皇魏天子都只能選擇妥協。

而如今,反對他的舉國權貴已變成絕大多數權貴,這壓力明顯就要小得多了,到時候趙弘潤再拉攏一部分,打擊一部分,使絕大多數權貴變成一小部分權貴,那麼這場由肅王與國內權貴之間的戰爭,風向就要逐漸偏向於前者了。

後續的事,趙弘潤並沒有想太多,他只著眼於眼前的事因為當年的三川之事,國內那些權貴再次企圖聯合起來對他趙弘潤施法,這是趙弘潤所無法容忍的。

真當他趙弘潤是軟柿子麼?想怎麼捏就怎麼捏?

哼!上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