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雖然收成不多,但終歸是有些糧食的。
唯一的問題是,一旦山陽軍放棄了山陽、退守天門關,雖說天門關易守難攻,但魏軍想要再打出來,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更要緊的是,待等開春之後,韓軍的攻勢就會像水銀瀉地般席捲河東、河內兩郡,到時候,上黨郡就會成為一塊被隔離於魏國本土之外的飛地,在這種情況下,上黨郡是守不住多久的。
正因為這樣,南梁王趙元佐的主力軍雖然退守到原陽、南燕一帶,但仍留下了一支軍隊駐守懷邑,再加上燕王趙弘疆駐守的山陽,以及五千商水軍駐守的天門關,艱難聯絡著上黨郡與魏國本土。
隨後,屋內諸人你一言我一語地提出了種種建議,燕王趙弘疆靜靜地聽著。
良久,燕王趙弘疆在經過權衡之後,做出了一個讓諸人感到非常吃驚的決定:死守山陽!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最最危險的決定,因為一旦韓軍在開春後展開攻勢,到時候山陽就是一座孤城,這無疑是十死無生的局面退守天門關尚有一線生機,但死守山陽,則必死無疑!
當然了,其實最安全的策略就是拋下山陽的百姓,也不顧天門關乃是上黨郡的安危,迅速撤到大河以南,到時候與南梁王趙元佐的主力軍匯合,至少燕王趙弘疆本人不會有什麼危險。
但很顯然,燕王趙弘疆做不出來這種事,立誓要為國鎮守國門的他,豈會拋棄山陽縣的百姓,拋棄上黨郡的友軍?
而聽聞燕王趙弘疆的決定,屋內諸人大驚失色,畢竟這是最最“糟糕”、最最危險的選擇。
搶在諸將勸說之前,燕王趙弘疆正色解釋道:“本王也有本王的考量。……你們不知,我妻兄孫顥此番前來,雖然押運的糧草被韓軍所截,但他帶來了一個極好的訊息。”
極好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