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奈何。
當日,蓋著垂拱殿監國雍王印章的罰俸批文,便由御史監的一位御史親自送到了肅王府。
來的不是別人,正是當年隨同趙弘潤初次出兵三川的邱毓,不過,當年這位大人還只是御史補官,可如今,卻已經是正格的御史,身份超然。
肅王府這邊出面招待的,乃是宗衛長衛驕與專門負責涉外事件的宗衛高括,他倆與邱毓都熟絡,在毫不在意地收下罰俸批文後,高括便有意無意地與這位御史大人親近,嚇得邱毓趕緊告辭他本來就是肅王趙弘潤這邊的熟人,若跟這位殿下走得太近,怕是要丟掉御史這個金飯碗。
畢竟御史監的制度比禮部更嚴格,作為一名御史,是絕對不能親近任何一名皇子以及朝臣的。
約莫日上三竿之後,肅王趙弘潤懶洋洋地從寢居轉了出來,得知這件事後也不在意。
倒不是因為罰俸半月只不過是幾百兩銀子的問題,關鍵在於他這位肅王殿下根本就沒有實際俸祿可罰是的,至今他還欠著戶部一屁股的債,若真算起來,可能等他一百多歲之後,才能真正地收到第一筆來自朝廷的俸祿,在這種情況下,罰個幾百兩算什麼?
若肅王府果真靠著某位肅王殿下的俸祿過活,相信這府裡上上下下的人早就餓死了。
不過,不在意歸不在意,平白無故又被罰了幾百兩銀子,趙弘潤多少也有些鬱悶,他詢問衛驕與高括道:“這次是御史監刷政績,還是有人在背後舉報本王?”
倘若碰到是御史監刷政績,那沒辦法,誰捱到誰倒黴,別說他趙弘潤,就算是目前擔任著監國重任的雍王弘譽,若是被御史監彈劾,也得老老實實地認錯認罰畢竟這就是御史監存在的意義。
但若是有人在背後挑唆嘛,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據邱毓大人透露,是有人在私底下舉報。”衛驕壓低聲音說道。
“有人吶……”趙弘潤一轉念,就想到了幾個懷疑物件。
他在朝中樹敵並不少,不過那些人基本上都拿他沒辦法,頂多就是透過向御史監打打小報告的方式來噁心噁心他,他也早已經習慣了。
“趙五?”趙弘潤問道。
衛驕聳了聳肩。
見此,趙弘潤想了想,對衛驕說道:“派人知會李縉一聲,今年兵鑄局的訂單,就不用預留鎮反軍與北三軍的份額了,趙五不是自己弄了個兵造局麼?讓他自己玩自己的。”
“是!”衛驕笑著抱拳應道。
慶王弘信確實是弄了兵造局打算跟趙弘潤的兵鑄局搶,可朝野上下誰都不看好,畢竟兵鑄局的背後是冶造局,代表著魏國目前最先進的冶造工藝,豈是毫無根基的兵造局可比?
倘若慶王弘信果真有這個骨氣自己玩自己玩,那麼,其名下兵造局為鎮反軍、北三軍打造的軍備,跟兵鑄局日後打造的兵器甲冑相比,相信最起碼有十幾年的差距。
於是乎當日下午,兵鑄局的局丞李縉,便對外宣佈開始承接國內軍備打造的訂單,商水軍、鄢陵軍、北一軍、山陽軍、碭山軍、浚水軍、魏武軍等軍隊皆在名單內,唯獨少了鎮反軍與北三軍。
得知此事後,慶王弘信氣得半死。
“你說承接就承接?問過我兵部沒有?我兵部不撥款,我看你拿什麼打造!”
還別說,除了商水軍、鄢陵軍、北一軍、山陽軍這些軍隊屬於是趙弘潤、趙弘宣、趙弘疆等皇子自己養活的軍隊外,像碭山軍、浚水軍、魏武軍等軍隊,皆是掛名在兵部與上將軍府的國內精銳,屬於國家養活,倘若兵部死咬著不鬆口,就是不把訂單交給兵鑄局,兵鑄局這邊還真沒辦法。
只可惜,趙弘潤似乎早就料到慶王弘信會有這反應,次日就讓兵鑄局的局丞李縉遺憾地對外宣佈,由於兵部還未撥款,暫時無法為碭山軍、浚水軍、魏武軍等軍隊更替裝備。
這話傳到慶王弘信耳中,這位慶王殿下頓時就慌了,畢竟碭山軍、浚水軍等駐軍六營級別的軍隊,其大將軍司馬安、百里跋等人,那可是魏天子的宗衛,當之無愧的魏**方大爺,資格比肅王趙弘潤還要老,別說兵部,就算是他慶王弘信都惹不起。
倘若因為他的關係,以至於碭山軍、浚水軍無法按時更替裝備,相信司馬安、百里跋、朱亥、徐殷等軍方大佬,說不定會親自跑到大梁來走訪慶王府,與他聯絡聯絡感情。
尤其是目前風頭最盛的河西守司馬安,若是這位大將軍懷恨在心,學當初成皋軍大將軍朱亥關閉成皋關拒絕國內貴族商隊前往三川那樣,日後拒絕慶王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