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上,這就意味著,今日肯定有大事要發生。
呵。
瞥了一眼跪在宣政殿上的雍王弘譽的位置,魏天子眼眸中閃過一絲不可捉摸的神色,隨即沉聲說道:“眾愛卿,平身。”
“謝陛下。”眾朝臣以及眾皇子謝恩起身。
環視了一眼周遭,不知出於什麼原因,魏天子就跟沒瞧見趙弘潤似的,似往日般平靜地問道:“今日眾愛卿有何事要啟奏?”
早就說過,事實上,早朝就是個例行公事,就是朝廷各部各司向魏天子稟告一下他們最近做了什麼,好讓魏天子知道他們這些大臣沒有偷懶,並非是尸位素餐,事實上真正的禁忌事件,比如哪裡發了大水、哪裡出現了乾旱什麼的,這種事戶部與禮部早就自行處理完畢了,不可能等著在早朝上奏請魏天子之後再做什麼定論,否則,災民豈不是要餓死更多?
而除此之外,早朝最常見的就是朝中大臣相互扯皮,說得嚴肅些就是彈劾,不同陣營的政敵彼此攻擊對方,而作為言官的御史臺,則批判整個朝廷六部,彷彿他們大罵這些官員一通,就能讓朝中六部二十四的官員變得清廉、正值什麼的。
因此按照平日裡的流程,應該是由各部尚書率先開口,向魏天子表示己方最近是在努力工作,為國分憂,然後就輪到作為言官的御史監、御史大夫出面,對朝中六部批判一番。
但是今日,頗有眼力的眾朝臣在看到四位皇子同時出現在早朝上時,便識相地低著頭不說話,因為他們知道,今日的主角不是他們。
果不其然,在沉寂了片刻後,新任刑部尚書唐錚便奏請魏天子,出列彈劾北一軍。
刑部尚書唐錚列舉了諸多例子,言北一軍在北疆戰役期間,搶掠平民、屠殺無辜、謊報軍功、排擠同僚、陷害友軍、奪人戰功等諸多罪名。
隨後,唐錚將諸多罪證呈上。
不得不說,倒不是刑部尚書唐錚已投靠了雍王弘譽,只是因為這些事,確實是證據確鑿的事。
就拿排擠同僚、陷害友軍這兩點來說,當初在北疆戰役期間,雍王黨的崔協以及襄王黨的劉益,可是被東宮黨排擠地相當悽慘,什麼好處都輪不到他倆,但是當北一軍遇到韓軍的勐烈攻擊時,東宮黨就聯合一致逼崔協與劉益二人帶兵出戰。
為此,崔協與劉益不知吃了多少場必輸的敗仗,也使得原本手握萬餘兵權的他們,麾下士卒傷亡慘重。
其實似這種事,朝中大臣們或多或少都是知情的,哪怕不知情,隨便想想也能猜到。
畢竟當時是東宮太子趙弘禮執掌北一軍主帥的職務,如此,東宮黨豈會不趁機對付雍王黨、襄王黨?
隨後,慶王弘信亦出面,彈劾北一軍侵佔北三軍的功勳。
要知道,北三軍的主將乃是天水魏氏的姜鄙,而天水魏氏以及南梁王趙元佐,早在前一陣便已亮明旗幟支援皇五子慶王趙弘信,因此,北一軍侵佔姜鄙的功勳,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損害了慶王趙弘信的利益。
雖說當初姜鄙不想得罪背景深厚的北一軍以及北一軍的主帥,東宮太子趙弘禮,但慶王趙弘信可不怕得罪後者。
而繼慶王趙弘信之後,襄王趙弘以及肅王趙弘潤,皆出面彈劾北一軍。
襄王趙弘指責北一軍監守自盜,嫁禍友軍,而肅王趙弘潤則彈劾北一軍濫殺韓國無辜百姓,辱沒軍隊二字,自毀魏軍的名聲。
甚至於在最終,趙弘潤還說了一句讓宣政殿鴉雀無聲的話:“……似這等暴徒惡寇,豈配稱之為是我大魏的軍士?兒臣恥於與其為伍!”
說實話,在趙弘潤掌兵之前,魏軍的名聲其實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就比如碭山軍,這支軍隊的大將軍司馬安在初次協助趙弘潤攻打三川郡的羯角部落時,就曾毫不猶豫屠殺了幾支並沒有參與到雙方戰爭當中的羝族部落。
但是在趙弘潤掌兵的近幾年,這位肅王殿下一直致力於提高魏軍在天下的正面形象,嚴禁搶掠平民、屠殺無辜,以至於論這方面的軍紀,商水軍與鄢陵軍堪稱是最模範的軍隊。
而這麼做的好處就在於,趙弘潤後來協助齊王呂僖討伐楚國時,就輕易地從楚國拐走了百萬餘楚國的平民,硬生生讓魏國的國民人口提高了近兩成。
而在這件事後,兵部便將禁止屠殺他國平民列入了軍紀規章,發給國內的軍隊。
但遺憾的是,北一軍並沒有當回事。
當日整個早朝,彷彿皆是雍王弘譽、襄王弘、慶王弘信、肅王弘潤等人聯名彈劾北一軍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