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19部分

,北亳軍的背後,可是有一群大義無私的宋墨門徒支援著,雖然原宋墨鉅子徐弱“背叛”宋國與北亳軍,帶領一群墨家門徒投奔了魏國,但事實上仍然有一群為數不少的墨家子弟依舊堅定不移地支援著北亳軍。

聽聞此言,陳汜帶著幾分苦澀說道:“昌公,那是之前了……前一陣子,魏國的南梁王趙佐尚駐軍在國內(宋郡)時,不幸被他摧毀了好幾個鍛造軍械的作坊,許多墨家的兄弟被殺……如今我軍鍛造軍備的速度,遠遠來不及武裝新軍……”說到這裡,他抱拳懇求昌道:“昌公,您能不能想想辦法?”

昌聞言捋了捋鬍鬚,皺著眉頭說道:“兵械……老夫設法聯絡一下在魯國的老友,想辦法為義軍籌集一批軍備。”

聽聞此言,陳汜嚥了嚥唾沫,小心翼翼地問道:“昌公,能夠想辦法弄到魏國的兵械麼?”

對於魏國的兵械,陳汜可謂是垂涎已久。

記得當初魏武軍與鎮反軍駐軍在宋郡時,為何北亳軍不敢冒頭?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被這兩支裝備有魏國最新式軍備的軍隊打地狼狽不堪。

單單從雙方軍中弩具的差距,就能體現出魏軍與北亳軍的懸殊:魏軍的弩具,射程普遍達到一百二十步,近距離下甚至能連續洞穿三棵樹的樹幹;而北亳軍的弩具呢,在四十步以外,就無法穿透魏軍那些重步兵的甲冑,對魏軍士卒造成有效殺傷。

這簡直就是雲泥之別!

而此時,昌的長子昌滿不解地插嘴道:“陳汜將軍,為何是魏國的兵械?魏國的兵械比得上魯國的兵械麼?”

陳汜苦笑著說道:“公子,如今的魏國的,早已不是九、十年前的魏國了。”

相比較魯國的兵械,其實他更傾向於魏國的兵械。

別看魯國的工藝技術據說超過中原各國二十年,但這其實指的是整體的工藝技術,就比如魯國精湛的機關術,魏人工匠根本毫無涉及,別說領先二十年,就算是兩百年都不足奇。

但是在戰爭器械這一塊,自魏公子潤執掌了冶造局後,魏國在這塊領域便是突飛猛進,早已拉近了曾經與魯國的差距,如今跟後者比較起來,怕是不遑多讓。

可既然是並起並坐,為何陳汜更傾向於魏國的兵械呢?

原因就在於,魏國如今的兵械改良方式,與魯國的兵械改良方式有著顯著的區別:魯國改良兵械,是透過許多工匠集思廣益,側重於這樣改進更符合工藝發展;而魏國則不同,他們會吸取使用者、即前線士卒的反映,側重於這樣修改(士卒)用得更舒服。

因此,魏國兵械有一些設計改良,可能在魯國工匠看來沒有必要,但是士卒們用起來就是非常順手。

最關鍵的是,由某位魏公子的影響,魏國工匠在設計鍛造兵械時,非常注重於巨大、強勁比如魏國的拋石機,非但體積與重量遠超其餘各國的拋石機,而射程與威力,更是其餘各國無法匹敵,包括魯國的投石機。

相比較產自魯國的、那些看上去像精湛工藝物多過戰爭兵器的兵械,魏國的兵械,給人一種簡單粗暴的感覺其貌不揚,但勝在堅固、實用,且殺傷力大。

在聽完陳汜的解釋後,昌父子這才恍然,點點頭說道:“老夫想想辦法。……想來弄一批淘汰下來的舊軍械應該不成問題,至於魏軍的最新軍械……”

“陳某不敢奢求。”陳汜連忙說道:“魏軍的兵器素來堅固,縱使是舊物,配給於我軍的新卒也足夠了。”說到這裡,他由衷地感謝道:“昌公,讓您費心了。”

昌擺了擺手,正色說道:“我昌氏,亦是大宋的臣民,豈能眼睜睜看著國家破碎?”說到這裡,他長嘆一口氣,苦笑說道:“若是連這都吝嗇,待他日老夫步入九泉,又有何顏面去見向公?”

他口中的向公,即是宋國的英雄士大夫向沮,即北亳軍首領宋雲(向)的生父在當年宋國覆亡的時候,包括昌氏一族在內,幾乎絕大多數宋國的王公貴族皆惶恐逃亡魯國,唯獨向沮率領著極少一部分貴族與宋**隊,假借宋王名義留下與魏軍交戰,只可惜寡不敵眾,向氏一門最終英勇戰死沙場。

也正因為這樣,原本名聲不顯的向沮,一下子就成為了宋民心目中的英雄,同時也成為了北亳軍激勵宋民堅持抗爭的信仰。

這邊正聊著,忽然,有一名府上的老僕急匆匆地走了進來,對昌說道:“家主,有一行人人在府外求見。”

昌歉意地看了一眼陳汜,儘管後者微笑著連連擺手表示不在意,但昌還是皺起了眉頭,心說:這老僕伺候了自己幾十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