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方簡直就是窮酸的乞丐。
沉穩而矯健的步伐響起,孫權斜目望去,卻見呂蒙正與諸葛瑾並肩而來。
“國公,徐州回來的細作已經探查無誤,曹植那小子確實在曹洪等人的擁立下稱帝了。”呂蒙先行說道。
孫權嘴角一斜:“嘿嘿,曹孟德的這幾個兒子還真是有意思,一個個都這麼想當皇帝,有意思,越來越有意思了。”
“曹丕的使者剛剛已到,國公如果知道曹丕所為的話,一定會覺得更加有意思。”諸葛瑾詭笑得有點誇張。
“子瑜,孤還是喜歡你老實憨厚的表情。”孫權哈哈笑著走入大殿。
諸葛瑾愣了一下,趕緊跟了進去,“國公,曹丕的使者此番前來是想跟咱們東吳講和,而且他還想以魏國皇帝的身份,冊封國公為吳王。”
“竟有此事?”孫權顯得微有點意外,摸摸如藤條般爬附在兩腮的紫髯,驚訝的神色很快隱褪下去,“曹丕他是怕了,怕被他這兩個好弟弟兩面夾攻呀,所以才想拉攏於孤,替他收拾了曹植這小子。”
呂蒙道:“蒙以為眼下淮南初下,當休養士卒,安撫百姓為先,暫時不宜再興兵。如今魏國大亂,咱們不妨就坐山觀虎鬥,等曹氏兄弟們鬥個你死我活的時候,我們再興兵北上,必可所向披靡。”
“嗯,子明言之有理,孤可不能給曹丕那小子當槍使。”孫權點頭道,目光又轉向了諸葛瑾,“子瑜,你以為呢?”
諸葛瑾面色沉吟,似乎並不太贊同呂蒙之計,“咱們東吳以往的方略,多是坐山觀虎鬥,再收漁人之利,不過瑾以為,這一回的形勢卻與以往大不相同,只怕不能再這般坐等了。”
孫權神色微微一變:“子瑜何出此言?”
“瑾擔心的不是曹魏,而是西邊的劉備。”諸葛瑾的語氣充滿了憂慮,“以劉漢之國力,就算不依靠我東吳,單獨出兵滅魏也不成問題。瑾是在想,如今曹魏大亂,以劉備之雄才,必會趁此時機發兵滅魏,魏國之淪陷,只怕就在頃刻之間。而我東吳若徒坐觀望,就會錯過了瓜分魏國之地的大好時機。雖然我們與劉備有中分天下之約,但以劉備之性情,當年借了荊州都可以賴帳不還,將來也定不會按約出讓多佔的魏國之地。所以瑾以為,國公萬不可再等,一定要搶在劉備之前出兵。”
在戰略上,諸葛瑾顯然要比呂蒙的眼光要深遠得多,孫權聽罷沉思良久,點頭道:“子瑜的分析深得孤之心意,不錯,孤不能再等下去了。”
見得孫權改變了主意,呂蒙順勢便道:“我軍此時趁機北伐也不無道理,不過蒙以為,關於曹丕封王之事,國公倒不妨藉機應下。”
孫權眉頭微皺:“要孤接受曹丕的封王,那豈不是要孤臣服於他!”
“國公受封有兩好處,其一,曹植雖然稱王,但其手下青徐之士民,必有諸多不服,被迫屈從者,國公若是受曹丕之封,便可名正言順的討伐曹植,到時青徐之士必然會蟻附而歸。這其二嘛,曹劉二人,都是先稱王,再稱帝,如今國公若受封於王,便與九王之尊只一步之遙,正好算是為下一步的稱帝做鋪墊。”
呂蒙說得可都是**裸的擺在眼前的好處,孫權聽著如何能不怦然心動。
既然有諸多的好處,犧牲一點名份又如何呢,況且,這犧牲的名份,很快便會加倍的拿回來,稱王,然後再稱帝,哈哈……孫權剛剛準備一口答應,諸葛瑾卻馬上潑了一瓢冷水:“國公,瑾以為,子明所言實在是不可取呀。”
“子瑜為什麼這麼說?”呂蒙顯得有點不悅。
諸葛瑾緊鎖著眉頭道:“子明之計確是有利可圖,但將來滅魏之後,天下只剩我們吳漢兩家,從長遠來看,國公若用了子明之計,卻會得罪到劉漢,於將來只怕會不利呀。”
諸葛瑾還是從兩家和好的動機來考慮,呂蒙卻不屑的冷哼道:“子瑜也考慮得太多了,想他劉備借荊州不還,就沒想到過得罪國公嗎?憑什麼我們總是讓著他劉備。再者,所謂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將來滅魏之後,吳漢反目成仇是註定之事,無論這時我們如何忍讓,將來劉備都不會跟我們和平共處。與其如此,何不想方設法搶奪土地,爭奪人口,充實我東吳的國力,以為將來跟劉漢之間的反目做好準備呢。”
要說這呂蒙眼光不遠吧,他又想得更遠,連跟將來滅魏之後與劉漢反目都想到了。
呂蒙的話再一次勾起了孫權對劉備的仇恨,他拍案而起,斷然道:“子明所言極是,劉備才是孤最終的敵人,現在是時候準備將來的報仇雪恨做準備了,就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