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那他與東吳之間,就有主公相隔,這麼一塊飛地,孫權難道不就擔心周瑜據蜀自立嗎?”
劉備思緒漸漸平伏,聽著方紹的分析便覺有理,卻又道:“既然如此,那孫權又何必准許周瑜去伐蜀,豈不是自尋苦惱。”
這時,諸葛亮笑著說道:“周公瑾名動江東,他說要為孫權開拓地盤,孫權當然沒有理由拒絕。所以,他才要將南郡仍交給主公,說是讓主公做周瑜伐蜀的後盾,其實就是想讓主公在中間使絆子,到時主公只需在糧草上拖拖拉拉,缺斤少兩,周瑜的大軍只怕尚未入蜀就得乖乖的撤回來,這伐蜀之事,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了。”
劉備聽罷這師徒二人的分析之後,卻才徹底的想明白,不禁感慨道:“孫權此人果然是極有手段,明明是處處在鉗制周瑜,卻又做得冠冕堂皇滴水不漏,此人真真是不簡單呀。”
想明白了這一節,劉備便放下了心,當即命人去回那使者,說是同意孫權的提議。
劉備這邊商議完畢,剛剛準備叫眾人散了的時候,外頭又有親兵來報,言派往巴丘的細作趕了回來,有天大的訊息要立刻稟報。
旁人還沒當作一回事,方紹心頭卻已一動,隱約已有所預感。
正猜測之時,那細作已被劉備傳入,當著眾人的面,說出了令所有人都為之震驚的訊息。
周瑜死了。
第一百二十六章 浴火重生
劉備彷彿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衝著那細作喝道:“什麼,你再說一遍,周瑜怎麼了?”
細作嚇了一跳,忙答道:“啟稟主公,東吳大都督周瑜已於昨日病逝於巴丘,吳軍上下已經開始披麻帶孝,此事千真萬確。”
周瑜死了,周瑜真的死了!
劉備一屁股坐了下去,目光怔怔的愣了好一會,良久之後才揮了揮手:“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細作退下,劉備卻才長嘆一聲,感慨萬分的說道:“想不到周公瑾正當英年,竟然就這樣去了,真真是可惜呀。”
自從赤壁之戰時,劉備就一而再,再而三的受周瑜的氣,可以說此人乃是繼曹操之後,劉備生平第二號敵人。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當劉備聽聞他的死訊後,卻由衷的感到惋惜。
左右之人,驚喜之外,亦是多有惋惜,喜的是周瑜終於死了,從此劉備在荊州就少了一個厲害的對手,惜的是江東美周郎一代名將,就這麼無聲無息的隕落了。
就連張飛也不禁嘆道:“這個周瑜怎麼的這般不爭氣,就這樣去了,我還指望著將來在戰場上跟他好好過上幾招呢。”
在眾人的嘆惜聲中,諸葛亮率先佔領了理智的高地,道:“周郎之逝,固然是可惜,不過少了此人的針對,咱們在荊州的日子便會好過許多,這也算是天賜給主公的意外之禮吧。”
劉備亦從感慨中回過神來,聽諸葛亮這麼一說,忽然間神色一變,焦慮道:“孫權之所以把荊南借給我,就是為了讓我鉗制周瑜尾大不掉之勢,如今這周瑜突然故去,孫權他豈不是失去了借荊南的理由,若是他反悔可如何是好。”
諸葛亮微微而笑,自信滿滿道:“主公放心吧,孫權還是不會反悔的。如果他反悔了,那便是在天下人面前承認,他借荊南給主公,就是為了鉗制周郎,人們甚至還會猜忌,周郎之死也許還出自於他孫權之手。所以這場借荊州的好戲,孫權心裡明知有苦水,卻也不得不硬著頭皮演下去。”
劉備微鬆了口氣,喃喃道:“但願如軍師所料。”
事實證明,劉備的擔心確實是多餘的。
孫權確實也沒想到周瑜突然會死去,本來是要周瑜與劉備互相牽制的,這時周瑜一死,把荊州借給劉備就顯得有點莫名其妙了。
然而,他在丹徒許下的承諾卻不能不算數,因為他現在反悔,就等於暴露出他當初將荊州借給劉備,僅僅只是為了擠走周瑜的初衷。
所以,正如諸葛亮所料,孫權儘管有一肚子的苦水,卻也只能獨自享受了。
於是,在將周瑜的遺體運回吳郡,為其將行了盛大隆重的喪葬之禮後,孫權就麻利的開始了向劉備轉讓荊南大權的工作。
孫權的第一步是先派魯肅前往南郡接管了周瑜的人馬,同時派程普領南郡太守,在二人穩住了周瑜部下的情緒之後,隨即又讓程普回任江夏太守,魯肅改任長沙郡漢昌太守,率兵回屯於陸口,接著,又令甘寧所部撤出夷陵,黃蓋所部撤出武陵,如此一來,在將近兩個月的頻繁調動下,孫權已將自己的勢力全部撤出了荊南五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