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他們老兩口都在,還分家,還是這鎮國公說的,說不定人家以為這老頭子偏心大房這一家子呢。
“我活了這麼大歲數了,還在乎別人說我什麼?早就過了那個年紀了幸虧說的是我,不是老大,老大那個性子,我要是不說分家,他肯定是一輩子不分家的,他自己平庸倒是罷了,不能以後影響到令宣他們。再說現在孩子們越來越多,我倒是希望他們中間能有人想得開,搬出去了事,畢竟早點搬也早點學會自i靠自己,哪裡能一輩子都靠著別人?我們這一輩還不是早早的就分家了?”
別人還真說不了閒話了,人家鎮國公自己想得開,非要分家的,你說是大房攛掇的,那你可就開玩笑了,鎮國公是什麼人那,鎮國公世子可是不敢違背自己父親的意思,如果不是鎮國公堅持,就憑鎮國公世子的攛掇,那是一百年都不成的,何況人家是分家不分居,還是住在一起,只不過是提前把家產給分了,避免以後出現糾紛,這法子還真是不錯呢,有好幾家世家都想著用這個法子,免得以後為了那幾個莊子鋪子爭得是你死我活的,最好有長輩給分了,別人也說不了閒話了。
“你真的想得開啊,”有熟悉的人對鎮國公說道。
鎮國公笑道:“有什麼想不開的,咱們這個年紀了,該經歷的都經歷了,像我們這樣的人家,只會是人越來越多,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的,也不是少數,雖然說有長輩們在上面,不能弄出什麼大亂子來,但是畢竟人口多,矛盾也會越來越多,不如趁著我現在還在,把家產給分割的清清楚楚,也給兒孫們減少糾紛。”
非要等他過世了再分,有什麼意思?到時候分多分少,弄得給仇人一樣,他自己的家產,他現在分了,那是合情合理!也沒有覺得把自己的家產分了,自己就老無所依了。
大姑奶奶和三姑奶奶都知道孃家分了家,忙趕回來,只是已經出嫁那麼多年的姑娘了,這孃家的事兒,他們也說不上話,就是怕二太太楚氏又心裡不平衡,說出一些讓人誤會的話來。
果然兩人到了二房,二太太楚氏就拉著大姑奶奶說道:“這說分家就分家了,還只分了那麼一點兒,讓我們以後怎麼過啊,按說只能是國公爺的兒子能分,現在竟然還有令宣一份,這大房簡直是太過分了!”
三姑奶奶是庶女,不好說嫡母的什麼話,大姑奶奶可是親閨女,一聽自家孃的話,就知道她又左性了,忙說道:“娘,你這話在我們面前嘮叨嘮叨就成了,這家又不是大伯父他們分的,是祖父要分的,這府裡的一分一毫,都是祖父自己的,他樂意怎麼分,就怎麼分,當時還有舅舅們在,都沒有說什麼,現在已經分割清楚了,你說這些幹什麼?再說,不都是平分的嗎?大哥是長房嫡長孫,分他一份也是應該的,而且這些年,公中的錢,大哥也是佔了好大一部分,這一點兒娘該清楚吧。現在分他一份,也是合情合理的。”他們這些出嫁的姑奶奶以後還要靠著大哥他們呢,如果娘和大房的關係弄的不好了,可讓她們在孃家怎麼過?
自己家二房拿給公中的錢真沒有多少,父親和二哥都是捐的官,還都是閒散的官職,每個月的俸祿也就那麼點,可是吃穿用度都是用的公中的,更不用說下一輩的人還繼續享受著這個待遇,她們幾個出嫁,用的也是國公府的名頭,娘真是不該說這些話呢。
二太太楚氏道:“既然一切都好,為什麼不一直這樣,偏偏要分家,我看你們祖父就是偏心大房的人,把我們當成了累贅。你們不知道吧,公中還另外給九丫頭準備了嫁妝銀子,竟然是有兩萬兩,這不是偏心是什麼?你們當時才多少啊。”
大姑奶奶和三姑奶奶對視了一眼,她們能和九妹妹比嗎?以前倒是比過,可是就是比不了,單說現在九妹妹還是縣主,準備這些嫁妝銀子就不算多了。況且人家是大伯父的嫡女,以後是國公爺的嫡女,他們不過是國公爺的孫女,父親還是庶出。
嫁了人了,這些小女孩的比較早就不存在了,人情世故老練起來,知道該如何做才是對自己有利,與其懷著怨恨的心,還不如和九妹妹搞好關係,以後嫁人了,也是姐妹,難道看著你有困哪,她能幫的時候不幫?
大姑奶奶怎麼覺得自己的母親一直想不明白呢,抱怨也抱怨了,不能改變分毫,何必還要說出這些話來惹人討厭呢,這府里人多嘴雜的,傳到了祖母或者大伯母那裡去,到時候他們對孃的印象不是更差了?
好在娘一直是這個性子,大家都已經習慣了,只是嘴巴喜歡說,但是真心壞事沒幹過。
大姑奶奶和三姑奶奶又勸了半天,終於讓二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