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8部分

快要結束了,這個娘子卻與信差成親。”

在坐的還有諸位宰相,聽到開頭一句,幾個宰相一起皺眉頭,什麼愛戀啊,在這個場合,講給皇帝聽,成何體統。

不過最後一句說完,大家開始面面相覷。

表面上這是一個很苦逼的寓言。

實際宋九不可能那麼無聊的,況且外面將士還在浴血奮戰呢。

這個寓言是暗示趙恆用人有些任人唯親了。

比如宰執,趙恆一度用了自己的老師,隨後及時撥亂反正,這也沒有錯。然而與趙匡義相比,趙恆後來用了那些人,丁謂、王欽若、寇準、王旦,轉來轉去,就是這四個人。若非趙匡義大力載培新人,給趙恆留下了好底子,趙恆能不能重用到張齊賢、李沆、向敏中、寇準、呂端、呂蒙正,若無這六位宰相,能不能有鹹平之治,即便三司使陳恕也是趙匡義提撥上來的。

至於趙恆提撥的丁謂與王欽若……

不僅是宰執,還有武將,實際邊陲上有無數名將,田敏、張凝、曹瑋、楊延昭、魏能、孫全照、楊嗣、馬知節……但趙恆眼睛一直看得不遠,看來看去,看的還是身邊人,因此將父親的藩邸舊人一一提撥重用,如高瓊、傅潛、王顯、周瑩,高瓊與王顯倒也罷了,周瑩與傅潛是什麼貨色?

以及因為王超曾經擔任過王顯的副將,得王顯喜歡,於是王顯一推薦,便讓他擔任河北主將。若非自己從望都之戰中看到不妙之處,及時建議由曹瑋替換之,說不定就會出大事情。

王超能為將,絕不能為帥!

趙恆不是傻子,聽出來,大半天后嘆息一聲:“朕不及先帝啊。”

“也不是,陛下仁厚則勝過先帝,只是陛下平時多注意各地軍政奏報,看到有良臣良將者,敢於提撥,一步步提撥與載培,察其才幹,便能得到更多的良臣名帥,國家軍政大事無憂矣。”

“臣再說第二件,戰後國家可以調出部分錢帛,統一印刷籍貫證,朝廷做好防偽標識,各縣官吏寫上本人的姓名出生年月大約身高相貌,凡是女子及笄男子達到加冠年後,必須前往各地縣衙宣誓效忠我朝後,領取這種籍貫證明。各地關卡必須看到本人持有這種證明,方可放行,各地邸店必須看到這種證明並登記後才能讓此人入住。若是未滿及笄與加冠之年後,必須去縣衙開寫相關證明。”

“過所制度?”

“不是唐朝那種落後的過所制度,僅是一種身份證明,更不會因此禁止百姓流動。”

趙恆還有沉思,但有幾個宰相想到它的妙處。

畢士安道:“這個主意好啊。”

但宋九又補充了一句:“若非我朝百姓,想長久居住我朝,必須由知州以上的官員保舉此人對我朝有貢獻,要麼向我朝捐助一千緡以上錢帛者,再宣誓效忠我朝,才可以入籍與領取相關籍貫證明,否則以外夷視之,必須由當地官員開出此人來我朝的原因證明,並且每季重新開出證明,以免外夷在我朝破壞。”

“啊?”

“陛下,你再想一想,北方啊,流民啊。”(未完待續。。)

第五百十四章 三憂

其實就是簡易的身份證制與綠卡制。

宋朝內治最大的進步,便是不禁止百姓流動,因此造就了繁榮發達的商業。

但百姓流動就會產生大量流民,有的是因天災**,有的因地區貧困,還有的那就是“犯事”的人。

任何事都有利有弊,雖流民給商業繁榮打下基礎,然而流民一直是宋朝頭痛的問題,為此,宋朝花了很多精力、人力、物力,如召流民進入廂軍,或者趙恆鼓勵開荒落戶政策,實際就是改流入定之舉。

但有了宋朝的籍貫制度,等於又多了一道保障。

如那些到處流竄的江洋大盜之輩,以後就不大好混了,能維護治安。

定下籍貫,官府就能知道百姓流動情況,甚至會進一步刺激改流入定,還能進一步幫助官府知道管轄區內具體居民情況,也利於稅務調節。

可能前期會麻煩一點,但後面就不會太麻煩。如今戶數仍不多,全國一千多個縣,每一個縣均攤下來不過五千戶,還不及後來稍大一點的鄉鎮人口多。前面安定下去,後面每年達到及笄與加冠年齡的青年男女,可能還不滿一千人,一個胥吏即可勝任稽核填寫派發的責職。

當然,它有許多弊病,現在沒有照相技術,沒有電腦聯網。

這個問題也不大,沒照相技術,文字也可以描述,加冠後身高基本不會產生變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