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3部分

有人說小寇命不好,實際說錯了,真的命很好,他只是一個小官宦子弟,得許仲宣賞識,將女兒嫁給他,許仲宣不比老宋差多少,同樣是宋朝的名臣,一代高官,就差未進兩府。第二個夫人則是老宋的女兒。僅憑這兩門親事,就得到無數人脈,順利進入準豪門。

但現在小寇有些憋悶,宋九與趙普水火不容,他同時受兩人賞識,怎麼辦?

多想了,暫時還未到他進入漩渦表演的時候。

同時趙普對張齊賢也大加讚賞,明知道張齊賢與宋九關係默契,也再三推薦,弄得宋九看著這個白髮蒼蒼的老傢伙,又恨又畏。

宋九也在做著自己的事。

唐河之戰後,易州失手,暫時無法爭回來。

那麼破虜軍就頂在最前線,這一來梁門(靜戎軍城,今河北徐水)與遂城成了重中之重。

李繼隆推薦了魏能,宋九不大清楚,實際也很無語,由於後世拼命地妖魔宋朝,讓宋朝武功上的事蹟不能廣為人知。宋九可憐的金手指還是看架空小說,或者是電視劇之類不靠譜的渠道得來的,未看到就不知道,就是看到了也未必準確。所以田敏不知道,魏能不知道,荊嗣不知道……

但李繼隆推薦,說不定又是一個田敏呢,因此宋九同意了。

然而另一個人卻是宋九任命的,前面大捷,後面派人利用遼軍在遼東空虛的時機,直接從遼東半島登陸,到遼東將楊延昭調回來。至於史上的名將石普,繼續呆在遼東。不敢放,餘下諸將都不敢放。至少現在不是回來的時候。

這來回跑,有一門好處,遼東許多地形,漸漸瞭如指掌。但跑得多,遼國也警覺了,楊延昭回來時被遼人發覺,幸好離海邊不遠,圍剿的遼兵不多,後來大連那邊更是人煙空曠的地方,讓楊延昭殺出重圍登上船。

但遼國也沒有辦法。

他們船舶技術落後,漫長的海岸線如何防範?

楊延昭立即自滄州登陸,去了遂城。

實際此時河北將星之耀眼,已經讓人無法想像,李繼隆,荊嗣,李繼宣,尹繼倫,田敏,魏能,楊延昭,袁繼忠,範延召,孔守正,破虜軍知軍孫全照……可能連崔彥進都要往後站,至少比起這些個“亡命之徒”,崔彥進在勇敢度上,遠遠不及之。

所以以後李自成以李繼遷後代自居。

能在這些亡命之徒下討生活,並且發展壯大,何其不易。

宋九剿滅得及時,再過幾年李繼遷軍事上漸漸成熟起來,即便發出十萬大軍清剿,也未必會成功。雖然當初他起家時嫩得一塌糊塗。宋九也隱隱知道,只是不清楚,並且還低估了李繼遷的能力。可能在這個時空,李繼遷會一直被低估下去。

實際還有一個人,王顯,就在宋九眼皮下,宋九也低估了。

然後又讓將呼廷贊去了威虜軍下面的保州,滿城寨便在保州境內。

除了調將,又調兵。

西北那邊與宋九想的差不多。但比朝廷想得要惡劣。

朝廷做得很好了,不但商路讓大家受益,又放開了鹽利,還教導當地百姓圈養牲畜,增加收入。然而還陸續發生了一些叛亂。不過缺少偉大的西夏開國皇帝李繼遷率領,都不成氣候,迅速被鎮壓下去。

不過時間長了,對融合很有利的,特別是鼓勵羌漢聯親措施,以及圈養定居。還有除折王兩家遷來的部分百姓,又陸續有一些親近宋朝的部族從遼國夾山地區逃亡而來,陸續分制在南河套各個綠洲上。有他們在,多少掣肘了定難諸豪強的勢力,以及一些戈壁灘上殘存的李繼遷餘部勢力。

朝廷看到的是可悲的一面。這麼難以養熟,還要我們怎麼做?宋九看到是可喜的一面。至少比一個大夏國屹立在西北好吧。

因為西北還沒有安定。尹憲繼續留在西北,又將田仁朗、王侁重新調向西北,經宋九提醒,兩人沒有放在一處,除了這三人,還有翟守素。劉用,張凝,鄭文寶,楊瓊。有的能打,有的不能打,但因為皆非強敵,難以甄別。

其中楊瓊資格最老,訓練騎兵就是他在領手。

一支騎兵成形,需要很長的時間,不是象宋九那樣,僅能騎著馬跑,還要騎在馬背上交戰,格鬥,射箭,以及相互的配合。

然而兵士消耗巨大,禁兵數量不足,越是這樣,京城越需要更多禁兵留守,前線兵力就會越緊張。

宋九思來想去,終於通知楊瓊,你挑一萬能過得去的騎兵過來吧,不管是禁兵,還是蕃禁兵,但蕃羌禁兵一定是其家人已經遷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