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將此事轉交內務府,除了給李氏與曹顒母子留臉面外。還想看看十六阿哥會如此處置。
畢竟論起來,十六阿哥才是李家的血親。
這個摺子,卻是不顯私心,很是合雍正的心意。
“李煦七十了,發遣軍前也不堪驅使,流盛京吧。”雍正拿起硃筆。在摺子上加註幾字,而後批了個“準
十六阿哥聽了。心中鬆了口氣。
雖說旗人有規矩,“五刑不加身”輕的改鞭、改枷,重則直接處死。但是也沒什麼人獲罪,若是皇上親自過問的案子,即便是旗人身份,該權也要杖,該流也要流。
盛京又沒有寧古塔的苦寒,沒有新疆的遙遠,流放盛京,算是千里之流,算是輕的了
TA共獲得: 評分共:0 條 正在載入中,請稍後。。。
smail007
粉絲:65607金幣:3541威望:162348 註冊時間:2012…01…04。發私信 關注TA
。發表於2012…07…05 21:40 只看該作者
396 # 。
第十三卷 雍之始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親戚來了
“僥倖!”曹顒得知李煦父子的案子定下來,長吁了口氣,對於李家的下場,他只記得是下人賣了一年,因在旗無人敢買;另外就是李煦流放寧古塔,凍餓而死。
現下看來,李煦只流盛京,雍正對李家也不像是深惡痛絕的模樣。
他不知道,李煦現下,實不算僥倖。
歷史上的李煦開始時只是革職抄家,等到曹家抄家後,才又翻起李家的案子,再次入獄,而後查出與結交皇子等罪狀,雍正五年才流放寧古塔的。
現下,李煦的流放時間提前。
私交皇子這一項。
隨著八阿哥的早夭,十四阿哥不成氣候,雍正也沒有發作到明面上。
可是,曹顒不知這個,心中早已作了最壞打算。
現下這個結果,已經比他預期得好上太多。
早年永慶也曾流放過盛京,那邊距離京城不算太遠,天氣也比寧古塔好的多。
他回到府中,直接去蘭院,將這訊息告之李氏。
保全了性命,還沒有牽連到家眷身上,李氏只有念“阿彌陀佛”的。
她一刻也等不及,帶著曹顒去苔院,將這訊息告之高太君。
高太君含著淚,道:“結案就好,結案就好!”正說著話,就見初瑜過來尋曹顒。
是前院的管事鄭虎傳話二門,有事情回稟。
曹顒聞言,站起身來,對高太君與李氏道:“外祖母,母親,我前日使人去通州候著舅舅家家眷,既是有人回來,看來是到通州。”
高太君與李氏聽了,都帶了幾分幕色。
竟似比方才更迫切。
雖說她們牽掛李家,但畢竟不是無知婦人,對於李煦心中也是有怨的。
自然是關注李家婦孺一些。
曹顒見兩位親長如此,便使小丫鬟去二門叫鄭虎過來回話,也省得她們著急。
他是估摸李家家眷將到差不多該到了,三天前就使張義與鄭虎去了通州。
因李煦罪名沒定,原也沒指望能將李家家眷接出來,曹顒只叫他們多帶金銀,想著疏通一二,不要讓李家眾人受罪。
畢竟有女眷在,不好太難堪。
少一時,鄭虎到了。
正是李家家眷到了,因今日回城不及,現在通州碼頭驛站安置,明早啟程,中午便能到京城。
張義留在驛站,已經打點妥當。
高太君聽著,眼淚已經止不住,滾落下來,扶著李氏的胳膊,道:“淑卿,淑卿,真是你侄兒媳婦她們要到了”
李氏也紅了眼圈。道:“是啊,總算到了。您就安心些。調理好身子,才是我們的福氣。”
曹顒示意初瑜勸慰,自己帶鄭虎下去。
“
去了王瓜園沒有?那邊情形如何?”曹顒問道。
“張義昨兒去查了,還去通州衙門查詢了備檔。”
李家在通州的莊子雖不但只有十頃登記的是祭田,其他的是李煦後添置的私產,已經收沒入官。
那十頃祭田長房使人打理,除了每年祭祀的銀錢外,剩下的收益則按七份,長房兩份。剩下分給李家其他五房。
“那看墳塋地的是李家老人,八十多,是早年在李家老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