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晌午功夫。她這邊已是招待了好幾夥客人。有些王府還好。之前就有些走動。能說上一句兩句;有些王公府邸同曹家早前並沒有人情往來。
越是生疏的。越不好招待。
不可失了禮數。讓人覺的怠慢;又不好莫名親近,有了諂媚嫌疑。
還好有初瑜在旁。婆婆不愛說。就代了說幾將場面圓過去。
這裕親王府來人。與別地王公府邸來人不同。連初瑜心裡。也是有分猜測以為婆婆是已故老王的遺珠。
這來上壽的除了送壽禮外。也是的了保泰與福晉的交代。來看看李氏地。
因平郡王福晉是美人。額駙曹顒也向來是被人贊貌好的。所以早就想著李氏應是美人。見了面後。除覺白皙些。瞅著年輕些。容貌並不十分出眾。
只是那份從容大氣。同尋常貴婦不同。端的是有幾分皇家風範。
兩位心裡面上越發恭敬。說了好些吉祥話。
李氏這邊笑著聽了。初瑜這邊已是叫人預備了銀封送與兩位。
待將兩位送走。李氏才鬆了口氣。對初瑜道:“說好了不張羅地,倒是比往年還愁人,明兒又不吃席。這些送禮的家。難道還要我一一去回禮不成?”
初瑜勸道:“太太多慮了。眼看就要年底。只需年禮時豐厚些。就是了。”
李氏撫著額頭道:“這樣也好。要不然的話。我可跑不起。”
初瑜心裡暗道。別說跑不起。就算去了別人家。又當如何見禮呢?以下對上。不妥當;平禮也不妥當。哪裡有幾個敢受地?
“對了。福晉與大姑娘三姑娘都說了明兒要回來的。王府那邊還好。王爺同福晉回來不用使馬車接,孫家與國公府那邊。還預備馬車。明兒早點過去接。”李氏想女兒與侄女都家來。臉上也帶了笑意。
“已經吩咐下去。叫人預備了。”初瑜回道。媳兩個正說著話就聽著廊下丫鬟道:“太太。奶奶。二太太二奶奶到了。”
李氏想起兆佳氏笑話長生抓周之事。悶悶地。對初瑜抱怨道:“瞧瞧。準是又來損我了。都說老小孩。小小孩。這話果然說不假。”
李氏卻是猜錯了。兆佳氏原是想要過來炫耀炫耀昨日下定之事的體面。沒想到了西府正碰上裕王府地馬車離去。
最近一個月。李氏的賜“如意”後。各種皇家秘辛滿天飛。但是因兆佳氏入冬後。有些子不舒坦。不愛出門。所以並不知曉。
兆佳氏只以為是李氏是借了丈夫兒子的光。才掙的命身份。有今日的體面。心裡少不的嫉妒幾分。
聽說曹穎與曹頤明兒都回來。兆佳氏的神色就有些僵硬。她比李氏大幾個月。過生辰時沒有操辦。兩個女兒不過是使人送壽禮回孃家罷了。人並沒有露面。
好麼?母親過壽。都不能歸寧;伯母過壽。卻都要回孃家。
都是自家骨肉。竟還能這般勢利。
她只覺一口氣喘不上來。看著炕桌地上尚未的及收起的各色壽禮。越發刺眼。連損李氏兩句的心情都沒有了……
前院,書房。
曹顒送走王府管事,就叫吳盛將這幾日的禮單賬簿送過來。
好厚的一本。從宗室王公。到其他權貴府邸。有不少人家送禮。
一下子多了這麼些走禮的人家。曹顒覺的有些頭疼。畢竟到了逢年過節。需要登門拜訪時。還的他這個做兒子的出面……
第十一卷 定風波 第七百二十章 上壽(中)
雖說遠遠地傳來打更的梆子聲,已經五更天,但是正值月末,沒有月光,外頭濃黑一片。
廚房這邊,則是亮了燈盞,當差的嬤嬤媳婦陸續過來上灶。廚房重地,按照規矩,外人不得稟入,然後現下卻來了兩位不速之客。
“哎呦,大爺,大奶奶,屋子裡髒呢,仔細蹭了衣裳。”這邊的管事嬤嬤姓喬,是張義的舅母,見曹顒與初瑜進了廚房,忙上前道。
“嬤嬤,今兒是太太壽辰,我同大爺來盡孝心來了,想著親手給太太做碗長壽麵,還得勞煩嬤嬤這頭幫襯。”初瑜淡笑道。
聽了這話,喬嬤嬤不敢再攔,笑著說道:“還是大爺同奶奶孝順,難得這般心意,太太指定歡喜。”
說起來,曹顒是愛美食之人,對廚藝也頗有興致。只是這年頭,講究“君子遠庖廚”,少年時還好,沒事能去廚房,尋大師傅研究研究菜譜;年紀大了,再來廚房,別人的眼神就怪異。
倒是初瑜,受丈夫的影響,本不諳廚藝,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