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31部分

再念叨叫人,他依舊是不給面子,掉過頭去,看著李衛,奶聲奶氣地叫道:“大伯,伯伯……”

“哎,乖寶,伯伯在這兒……”李衛眉開眼笑,揮著大手,對天望道。

曹顒見李衛“小人得志”,輕哼了一聲,心裡卻是的明白過來,李衛同總兵府這邊走動過於親近,居家不避,要不然也不會三歲的孩子就記得李衛。

再看看弄潮與弄玉姊妹兩個,都是乖巧可人的模樣,曹顒對靜惠道:“孩子們教養得很好,弟妹受累了。”

靜惠卻是漲紅了臉,不安道:“大伯,都是妾身魯莽之過,沒弄清輕重,便寫信求援,害的大伯千里奔波。”

曹顒搖搖頭,道:“怪不著你,若不是嚇得厲害了,你也不會使人疾馳回京送信。”

他們親人敘話,李衛就有些坐不住,想要起身告辭,卻被曹頌擠眉弄眼地留下。

曹頌這會兒正心虛,哪裡敢一個人面對長兄,自不會容李衛這個“罪魁禍”溜走。

李衛不動彈,靜惠就不好再留下,藉口為曹顒預備接風酒,帶著孩子們回內院了。

就剩下三人,李衛就又說了江南官紳對峙的緣由。

不過是因“利益”二字。

皇上看重江南鹽稅,才重用李衛。李衛也沒辜負聖恩,到了江南後,就收沒了幾個大的私鹽作坊。

他多少有些“殺雞駭猴”的意思,也是表表朝廷的決心,讓那些私鹽販子悠著點。

並沒有敢拿江南幾個鹽商世家開刀,多是調查之後,根基不深的人家。

雖說有“欺軟怕硬”之嫌,卻也是無奈之舉,畢竟他是來江南當差來了,不是來江南打戰,若是將地方士紳都得罪光了,那往後的差事也不好乾。

沒成想,有兩家作坊背後是有靠山的。

連揚州程家也被請出來做中間人說項,只是這般遮遮掩掩,不肯露身份,使得李衛起了疑心。

他在雲南時,也曾查處過私鹽。對於鹽販子託人尋情的反應,並不意外。

自古以來,都有句老話,“民不與官鬥”。還有一句話,“官*商*勾*結”。

畢竟,做生意也好,當官也好,多為了一個“財”字。

可那兩個作坊後面的靠山,卻只肯大喇喇地掏銀子疏通關係贖人,對於被收沒的私鹽作坊卻提也不提。

一個私鹽作坊,還有沒有運出的上萬包私鹽,價值不菲。

就算是程家那樣的鹽商世家,被沒收了一個作坊,也會覺得肉疼。

這聲名不顯的“萬復”,卻絲毫不放在心上的樣子。

反常即是妖,李衛就使人留心,調查這“萬復”的底細,卻是跟地裡冒出來的一樣。

那兩傢俬鹽作坊,早年歸兩家小鹽商作坊所有,十來年前家道中落相繼轉手到萬家。

萬復要贖回的幾個人,就是這兩處私鹽作坊的管事,偏生一個都不姓萬,名分上說是表親。

越是詳查,越能現這些人不類尋常百姓。籍貫不清,口音各異,沒有說上清楚的親族。

李衛開始還以為這些人吃的是海上飯,回江南養老的,心中就多了提防。

回過頭再查那賣私房作坊的人家,卻是無影無蹤。

李衛心中驚怒不已,哪裡跟輕易就放人。

要是這樣人真是海賊出身,那兩傢俬鹽作坊的東家說不定已經被害。

雖說製作、販賣私鹽,本就是犯了朝廷律法,未必是什麼好人。可真要是被妄殺,他這做父母官的,也不能就當不曉的。

程家只是做中間人,見李衛不鬆口,也沒有法子,只是私下裡少不得提醒李衛“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之類的話。

李衛骨子裡帶了俠氣,多年前還只是一個六部司官的時候,就敢得罪鐵帽子親王;更不要說現下已經是一省大員,哪裡還會將幾個“小人”放在心上。

他不肯服軟,那些人也硬氣,不肯退一步,事情就僵持下來。

在李衛看來,若是真的查清萬復一干人是“海賊”,那即便全處理了,也是為民除害了。

不想,接下來的展,卻是詭異起來。

除了程家,另有江南大戶出面,為這些人說情。

雖說傳話的口氣仍是謙卑,可巡撫衙門卻隔二連三鬧出了不少動靜。

李衛有些明白程家提醒的用意,這些人是亡命之徒,得小心他們狗急跳牆。

李衛倔脾氣,哪裡是肯服軟,被這些人挑釁,越咬牙要“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