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門從魏信家“借”過糧食,賑濟災民。
就是曹家在昌平海淀的幾個莊子,都都有糧倉儲糧,就是為了防災荒之年。
若是按照朝廷的常理,從地方官倉調糧賑濟,還不知要耽擱多少時日,餓死,多少饑民。
地方糧倉。不能說十座九空,也處處是貓膩。漕糧的話,牽看到漕運與南方衙門。週期長不說,等著揩油的人多,真撥糧賑濟,到饑民口中的,能剩下一半就是僥倖。
曹顒提出這“買糧。募糧。”並不是首創,歷年往年這買募都是秉承自願原則。官府並不強行執行。
“為富不仁”這個詞語,在這個時候多得到極好的展現。那些家中有糧的鄉伸,有幾個願意將糧食捐出來的,多是哄抬物價,高價售。
如今,曹顒的條陳中,將這兩條定為‘攤派式’。就杜絕了鄉伸靠著儲糧,哄抬地方糧價之事。而是,還彌補了官倉糧食不足,漕運糧食運輸時間久的不足。
再往下看。這防疫一條,如同上邊一條一樣。初看並不稀奇。
畢竟,大家都曉得,“大災後有大疫。”但走過去防瘦,多是哪裡爆發時疫。就封鎖哪裡,而後再使人去醫治;曹顒的條陳中,卻是以“預防”為主。
既各州府預備大量生石灰,在各地饑民雲集的賑濟點,做好防疫準備。
第三補耕。則是為了今冬明春做準備。
畢竟,北方節氣,即便春夏幹早,入秋也會有一兩個月的雨季。不要小看這一兩個月的降雨,時間掐準了,可以種一茬秋著。
馬鈴著。紅薯這兩樣,都是不挑地,出息的農作物。
就算今秋雨水不足,產量不足,畝產也比尋常糧食可觀。百姓人家,種上兩畝。過冬的糧食就解決。
這條陳不長。沒有什麼華麗辭藻,卻是實實在在。
“好!”四阿哥看完條陳,再望向曹顒的眼神帶了幾分炙熱:“皇上果然沒有看錯人,曹顒確是治國能臣!”
他執掌戶部十多年,這賑奐之事並不陌生,自是曉得地方弊端。
曹顒這三條,並沒有對地方官場有半個字的微詞,但是若不是深知官場弊端。也不會思量得這般周全,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