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1部分

按理來說,御史應是盯著官場、監督官員的。如今卻是成為權貴互訐的工具,做的是別人的嘴巴,別人的眼睛。

伊都立笑道:“反正借你光就是了,可笑王景曾那書呆子,還為自己個兒降級委屈呢。”說到這裡,想到曹去的兵部,帶著幾分關切道:“兵部人不多,但是裡頭的彎彎道道可不少。大人這幾天,可先要都打聽好了,省的再吃虧。”

曹點了點頭應了,道:“這兩年,也沒少勞煩你提點。後個月末,我請大家吃酒。”

“大人請,還是我們湊份子再說,這踐行酒總是要吃的……”伊都立道。阿哥手上要盯的事兒多,倒是也顧不上去琢磨。

蒙古白災,各部王公臺吉已是上摺子請援,朝廷這邊怎好袖手旁觀?就算儲糧有限,顧不得百姓牧民,難道還要任由那些王公臺吉餓死不成?

滿蒙數代聯姻下來,那邊的王公臺吉不少都有愛新覺羅的血脈。要是朝廷寡恩,往後還怎麼讓蒙古人甘心臣服?

除了安排人往受災嚴重的幾個部送糧食外,還有安排人過去教那些牧民打漁之法。

蒙古人本是不吃魚的,也不會打漁。朝廷這邊又不好說,只給王公救濟糧食,卻枉顧百姓牧民生死。

畢竟,在名以上,那些牧民也是大清的子民。

雖說在朝廷這邊,巴不得蒙古人傷了元氣,但是面上還要施行“仁政”。

草原上河流縱橫,學會了打漁之法,也算是添了吃食,熬過這一關,也不算難事。

除了蒙古的救濟,還有湖廣那邊被淹了的縣,也得需要賑濟。

待忙完戶部的差事出來,已經是黃昏時分,四阿哥覺得自己的身子有些僵了。

這一路上,他的腦子裡都是十四阿哥同曹說笑的情景,不禁有些心浮氣躁。

因顧忌到康熙,四阿哥就算是欣賞曹,也只是暗中佈置,不敢太過於明目張膽地拉攏。要是讓十四阿哥搶了先的話,他豈不是要悔之不及?

根據宮裡傳出的訊息,曹調兵部,就是十四阿哥的保舉。

康熙原本是將曹調到戶部,去料理倉場事務的。是十四阿哥拿著發往兵部的一個摺子,在御前保舉了曹。回到王府,四阿哥使人傳了戴錦在書房說話。

“曹額駙調兵部?”戴錦沉吟著,也是頗感意外,卻是也明白四阿哥臉黑的緣故。

曹雖年輕,但是幹事卻算是利索,這點四阿哥心裡是有幾分欣賞的。更關鍵的是,曹還是曹家的嫡子,背後牽扯的關係方方面面。

要是曹真投了十四阿哥,此消彼長,怎能不叫人懊惱?

“四爺,方才得的訊息,曹額駙落衙後去十三爺府上了。”戴錦說著,心裡已經是有底。

說曹感恩也好,有心投靠也好,這些年來,三節兩壽”的禮都是精心預備的。

雖說因差著身份與歲數,曹對四阿哥恭敬有餘、親近不足,但是同其他阿哥相比,也算是往來密切的。

“十三府上!”四阿哥點了點頭,心裡已經是熨帖不少。

瞧他平素不是喜鑽營的,皇子阿哥中,有些走動的也就四阿哥、十三阿哥、十六阿哥與十七阿哥這幾位。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曹去兵部,自己都意外,想必他本人也是不知情。

這巴巴地往十三阿哥府上去,莫不是給自己看的,四阿哥的心中生出幾分猜測。隨即,他又搖了搖頭,否掉了自己的想法。

曹性子慵懶,待人實誠,不是那種心思伶俐之人……

四阿哥卻是料錯了,曹往十三阿哥府去,就是為了給他看的,算是“婉轉”地表表忠

第一卷 世家子 第十一卷 定風波 第五百三十七章 同僚

月末這天,曹原要做東,請同僚們吃上一頓,也算是給自己的太僕寺生活做個了結。

眾人哪裡肯依他,由伊都立張羅著湊份子,在西單牌樓跟前的一家酒館裡定了席面,給曹踐行。

曹做了兩年主官,平素除了公事往來,與衙門裡屈指可數的幾次會飲,鮮少同下邊的屬官親近。

像王景曾,親近科班出身的官員;伊都立身邊,常有旗人官員跟著;唐執玉並不以滿漢挑剔人,對於那些踏實做事的屬官都甚是器重,遇到投緣之人,恨不得口傳身授。

開始的時候,大家還以為曹架子大,但是時日久了,就曉得了他待人也算溫煦。只是官威凜然,不喜多言,眾人也就很少往前湊。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卻是最難琢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