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0部分

曹頌出了府,騎馬到了前門,挑了家最大地藥鋪,買了好大一包東西。什麼老參、燕窩、冰片什麼地,花費了將近百兩銀子。

墨書捧著滿懷的東西,低頭看了看,直咋舌,道:“二爺,這滋補之物,也不是米糧,咋還能十斤八斤地買?這要是補大發了,可咋辦?”

曹頌見他拿著費勁,將上邊的兩包自己個兒拿了。

他出門,原是有兩個長隨的,只是今天他有要事,不想讓人曉得。因此,他便尋了個由子,將兩個長隨打發走,身邊只帶了墨書一個出來。

主僕兩個,帶著大包小包上馬,沒有回曹府,而是往方家衚衕去了。

這邊衚衕裡有處舊宅子,是覺羅氏昔日的陪嫁房產,一個有些破舊的二進小院。

原是覺羅氏身邊容養的老嬤嬤一家住,那老嬤嬤前些年已經過身了,這邊只剩下兒子、媳婦、小孫女,已經放出籍來,並沒有在董鄂府當差。

那嬤嬤的兒子叫常貴,三十來歲,同媳婦成親十多年,只有一個姑娘,因是臘月裡生的,小名就叫臘月兒,今年十三。

見老主人來了,這一家三口讓出後院正房,搬到前院來。除了覺羅氏同靜惠外,住進來的還有沈嬤嬤一家同靜惠的丫鬟春

噶禮家產,除了覺羅氏名下這宅子,已經全部入官,家人也要官賣。曹打發管家,將沈嬤嬤同春兒的手續給辦了,因曉得沈嬤嬤還有兒子媳婦在那頭,也一併花錢買下。

結果這邊的宅子,上上下下的就住了十多沈嬤嬤在覺羅氏身邊侍候,她媳婦還有常貴家的在廚房,春兒同臘月在靜惠身邊侍候,沈嬤嬤的兒子同常貴兩個就是看家、護院、加上門房、採買什麼都算是了。

雖說收拾起來,這邊宅子也有些過日子的模樣,但是自打端午節開始,這邊卻是不太平了。

這京城習俗,各大宅門的採買,有時候並不是支付現銀,多是記賬,逢“三節”,既端午節、中秋節、年節時上來結賬。

噶禮家被抄家,籍沒,這外頭的債務可是沒清。

雖說老太太兒孫都沒了,晚景廷可憐的,但是也沒幾個人同情。要是這老人家不捉夭,怎麼會把家給敗了?

頭一回告狀,斷送了兒子的頂戴;再一回告狀,卻是兒子、媳婦、孫子都送了命。

虎毒不食子,對待自家骨肉能這般,這老太太有什麼可同情的?

再說了,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就算是兒孫都沒了,老太太也是董鄂家的人,哪兒是那麼好賴賬的……

於是,自打端午節後,什麼綢緞鋪啊,肉鋪啊、果子鋪,各自打發收賬的上門……

第四百二十七章 還債

方家衚衕,董鄂宅外。

幾家鋪面的外管事站在門口,後邊跟著小廝牽騾子、牽驢的,將半條馬路堵得嚴嚴實實。

覺羅氏那日從董鄂府出來時,只抱了個首飾匣子出來,裡面能有多少物什?雖說她們祖孫剛到此處時,曹曾打發管家來送米糧之物,但是覺羅氏向來好強,又已經麻煩曹家頗為,哪裡還有臉面繼續佔便宜,便都婉拒了。

老人家尋思變賣幾件首飾,夠開銷就好,剩下的留著到時候給孫女置辦嫁妝。雖說董鄂家敗落,門當戶對的親事越發難尋,但是也不好讓孫女兩手空空地出門子。

哪想到出了刑部大牢沒幾日,老人家便害起病來。請了老幾茬大夫,開了不少藥方子,卻始終不見效,只能用各種好藥頂著。

真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到了端午節,各個錢糧鋪子就一窩蜂地往這邊來。

正如那些人所想的,老太太即便告死了兒子孫子,也終是董鄂家的人不是,自然是要欠債還錢的。

就算其中有心善的,曉得這邊沒了男人支撐門戶,只剩下祖孫兩個,怪可憐的。但到底是買賣人家,同情歸同情,銀子歸銀子,誰家的本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

覺羅氏行事方正,自不會賴賬,便讓沈德給這些鋪面結賬沈德就是沈嬤嬤地兒子。今年二十來歲,如今就負責些外出採買的事。

雖說覺羅氏將變賣首飾的銀錢都交給沈德,讓他將外頭地債務清了。但是哪裡能夠呢?

像什麼菜鋪、油鹽鋪、果子鋪、肉鋪什麼的還好說,從正月裡到董鄂家出事前,四個月的功夫,有的二三十兩,有的七八十兩,還都能填補上。綢緞、首飾、茶葉、古玩這些卻是大頭,一時之間哪裡有銀子填上。

覺羅氏身子不好,眾人也不敢告訴她。靜惠曾往她姨母家走了一遭。伊爾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