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瑜自幼見識的都是內務府分撥各府的料子,到了曹家後,不管是京中曹所用的,還是這邊李氏、高太君所用的,也都不是凡品,哪裡看的上這些?若是真要穿上這些東西,那結果未必會比旗裝好多少,怕是還會引得府裡上下僕從的笑話。
看著初瑜難以展眉的模樣,曹道:“都是我考慮得不周全,想想也是,有幾個在外頭置衣裳的,他們能有什麼好料子?咱們明兒請府裡常用的裁縫來,不止是你,我也要置辦些衣裳!畢竟到了山東那邊,往來應酬的不比過去那樣隨意!”這樣說,只是怕初瑜不肯單獨請人做衣裳。
果然,初瑜聽說曹要裁衣裳,也是贊同的;想著自己順便制兩套漢家衣裳,換下這旗裝來,外祖母那邊或許就會臉色好些,這樣想著,便放下了心事。
出了裁雲樓,曹微微有些愧疚,說起來成親一年來,他還沒給妻子送過什麼禮物。算算日子,再過幾天就是兩人成親一週年。
這樣想著,正好看著隔壁有家珠寶玉石店,曹便對初瑜道:“咱們去那裡瞧瞧,看看能不能尋兩件首飾,預備著配你的新衣裳!”
初瑜笑著應了,隨他進了隔壁店。
這裡看著倒是氣派不少,大堂裡,客人也比隔壁成衣店少很多,櫃檯上擺著些玉石物件。
在大堂一角的椅子上,坐著個略顯富態的老太太,正在那裡挑揀首飾,身後站著個低著頭的旗裝少女與幾個丫鬟僕婦。
第六卷 清平樂 第二百零一章 背信
那老太太選了對上好的赤金縲絲嵌寶鐲子,拉過那旗裝少女的手,直在她手腕上比劃著,旁邊的丫鬟婆子滿臉堆笑,沒口子的奉承著說好看,老太太也似頗為滿意,只有那少女,一臉羞澀,得空便將手腕縮回袖子中,遮得嚴嚴實實。
聽到有人進來,老太太隨意的往門口瞧了下,只見進來的是對年輕人,其中少婦又是旗裝打扮,不由得多看了兩眼。她這越看心中越疑惑,她也是大家出身,嫁入的又是世代簪櫻的董鄂家族,沒到江南前,也是京城出入宮廷的,極有眼力。她自然看出這少婦的穿著打扮都是不俗,身上的大紅春綢貂皮斗篷不說,兩把頭上帶著的雙喜雙如意點翠長簪更是宮裡的樣式。
江寧城裡,除了官宦人家,穿旗裝的女子本不多,其中稍微有些體面的人家,這老太太也都知道一些,卻想不到誰家的小媳婦能夠拾掇成這副貴氣模樣來。
這進來的正是曹與初瑜。察覺到有人看自己,初瑜抬頭望去,見是一年邁的旗裝貴婦,便微微頷首致意。那老太太見她知禮,心裡頗為受用,便也點點頭,算是回禮。
掌櫃得見這對兒小夫婦客人雖然面生,但都打扮不俗,氣度不凡,招待得很是殷勤,一邊介紹自己店的招牌,一邊選了些上品的釵環珠串擺到初瑜面前,供她挑選。
聽說這裡此處這間“珍寶軒”,就是白家的百年老號,曹心中一動,笑著說:“久聞大名,原來是你家!聽說那名聲遠播的璧合樓楊家,與貴東家是親戚?我瞧過他們家的物件,倒是不錯的!”
聽曹提到楊家,掌櫃的臉上不由流露出幾分得意來,陪笑道:“看來這位爺不是久居江寧的。那璧合樓正是我們姑奶奶家的。前幾年我們家二少爺又娶了楊家表小姐,這是親上做親了。去年楊東家中風臥床,如今生意都是我家二少爺張羅著呢,這雖說沒有掛咱們珍寶軒的牌子,但是誰不曉得,咱們兩家本是一家呢!”
曹才回江寧,還沒來得及過問這些。眼下聽了姓楊地中風,便想起鄭家兄妹來,心中感慨萬分,略帶詫異地問道:“楊東家染恙?這個我倒沒聽說。這是多暫的事?”
那掌櫃的想了想,回道:“早兩月前了,約莫著是重陽節過後!”
曹心中算了算時間,那時離去年賣養殖珍珠的方子不過一年半,這珍珠還沒種呢。不知道楊明昌中風又是什麼緣故?他雖然不信什麼天命,但是想到“天理迴圈。報應不爽”還是覺得大快人心。
初瑜雖然挑著首飾,卻也聽見了曹對話,見他沉默了下來,便偏過頭去瞧他。正瞧曹沉思的神情。初瑜還以為他是擔心那位什麼楊東家,便輕聲問道:“額……爺。是故友嗎?”她平日裡習慣管曹叫“額駙”了。差點叫出口,說了一個字忽然察覺現在在外面。表露身份著實不妥當,便慌忙改了口。
聽著初瑜軟軟呼呼地叫了聲“爺”,曹只覺得耳朵發癢,笑著看了她兩眼,方回道:“並不認識,只是與他的兒女認識罷了!”話說出口,他就覺得有些不對味兒,回頭看看掌櫃的,果然,對方正狐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