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7部分

個好辦法。當然“曉之厲害”的話張說自己是不想去說的,杜暹還倒不了臺,等他回來不得說咱們“讒言”?而竇懷貞不同,什麼讒言不讒言他根本沒那概念,要是他能去最好不過。

但竇懷貞是那種裝聰明的人,你笑嘻嘻叫他去幹什麼,他得一副什麼都明白的樣子以為你要害他,非不去!所以張說左顧而言他,激一激再說:“杜暹一個閣臣,今上讓他去帶兵不過是臨時的差事,他非得顧著部將的軍功和自己的威望,要軍中的威望幹什麼?”

程千里忙道:“還不至於這樣,咱們如此這般議論他,恐叫人多心。”

張說沒好氣地說:“反正咱們政事堂的人以後都對內閣唯命是從行了。我下午就進宮去見太后,將這事兒說說,咱們大晉朝是不是要不顧後果四處挑起戰端一個勁對外用兵。太后是明白人,定能明白老臣的一番公心。”

竇懷貞摸了摸鬍子,心說:這可是向太平公主表忠心的好機會,張說這老小子真會左右逢源兩頭討好,他平日還好意思說我善於奉承?

竇懷貞想罷忙勸說道:“中書令消消氣,您這樣說反倒說得太嚴重了。這種事只需要在太后面前旁敲側擊稍微進言,自然就有結果。他杜暹手握十幾萬兵馬,還不知放低姿態,大張旗鼓貪功,禁得起幾句話?”

張說一本正經道:“老夫一顆公心,有事就直說、說明白,何須用那彎彎繞繞的門道?”

“是,中書令是直快人……要不這件事讓我去說成不?或許效果還好點。”竇懷貞忍不住把心下的打算給露了出來,“我身為宰相,這點事也是份內。”

張說伸了伸袖子,動作好像要拽住竇懷貞一樣,堅持道:“我是中書令,這樣賣力不討好的事怎生好讓竇相去?”

果然越作勢要拉住竇懷貞,他就越想去幹。竇懷貞一個勁請命,只說自己有辦法,效果也會好。倆人客套地爭執了一會兒,唯有程千里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看著院子裡的雨幕,如同要作詩一般。

最後張說大肚地“讓”了竇懷貞這份好差事,讓他去讒言封疆大吏。竇懷貞也不辱使命,在太平公主面前插科打諢盡說些無關緊要的小事,暗中就提醒太平公主:杜暹縱容部將征戰立功,是在拉攏武將的心。此外太平又從參與批閱奏章的河中公主那裡得知,薛崇訓雖然還沒有明確表態,已有了撤回杜暹換取修築河北工事的意思。

太平決策大事時當然也會考慮到薛崇訓的想法,所謂母子連心。最主要是她不願意眼前這種二元政治發展成兩面對立的局勢,哪怕有向那個方向發展的趨勢也要盡力避免……以往她和李隆基各數一黨火拼的往事還過去不遠。

她心裡有了主意,便在內朝召集大臣議事。這時大臣們已經在心裡猜到了她的決定:若是太平公主不想動杜暹在東北的兵權,她根本沒必要召開會議,直接撒手不管就是了,反正她在名義上並不是皇帝。

人員到齊說事兒的時候,幾乎所有重臣都建議將杜暹調回來。只有內閣的三個人沒明確贊成,主要是杜暹也是內閣學士的關係,他們面子上不好在朝中扯同僚的臺;但三人也沒怎麼反對。確實杜暹的幹法和朝裡的主流思想相違背了,所以才會造成今日的場面。

開疆闢土當然是好事……但那是杜暹的好事,和朝臣們有多大關係?同時也是當今皇帝可以在史書上書寫的一件功業,可杜暹從營州東進並非皇帝直接授意。為了這件好事,要拿邊境和平來做代價,於是誰也不覺得是好事了,宰相們執掌政權誰也不希望面對一堆難題。就算是薛崇訓的嫡系劉宰相也不例外,打仗越多,越要問他弄錢。

經過很順利的商議,政事堂起草了公文,內閣簽字,傳令杜暹:回京述職,同時調北衙明光軍返回關中。

明光軍調走之後,營州仍有重兵,計有平州、幽州、河東三鎮精銳健兵一萬餘、及大量邊軍。同時掌三鎮兵馬,杜暹調回之後需要另一個夠分量的人去接手,人選又議論了好一陣子。(朝廷不敢解散營州的重兵,地盤還不是很穩固,契丹、奚可能重新奪回去;同時杜暹又征伐了東面的一些部落結下怨,沒武力威懾可能會被報復。)

宰相們推薦程千里去,執掌聚集在營州的兵馬,並節制俞關內三鎮。等修工事的決策定了之後,程千里這樣的重量級大臣還可以主持修築城牆關隘之事。

但太平公主權衡之後提出自己看中的人:“老臣薛訥曾鎮守東北數十載,熟知當地情況,用他管營州政務應能勝任;兵馬總管一職,不如讓右金吾衛將軍張五郎去罷。”

眾人面面相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