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策。”
一人出主意道:“殿下可以提倡修建水利,比如一條通達南北之河渠,一來可以有利運輸,二來,可以將流民召集在一處,供給糧食,有利管轄……”
“太子殿下,不可!這項工程之大,肯定是耗費巨資,經年不成。若是流民同時發難,開河之處,就是民亂之地啊!”
“可如果不由朝廷招募流民,這些人到處遊蕩搶劫,不一樣禍亂遍起?”
“殿下……”
太子的腦子裡嗡嗡響——他真的煩死了這些無休無止朝事政見!他勉強保持著鎮靜,聽了兩邊喋喋不休的爭論,最後說道:“就建議修河吧,不然那些人不都成了兵丁了?”
兩邊幕僚都有些不滿。被太子拒絕的一方自然可以理解,可倡議修河的一方覺得太子是因為要與三皇子作對才選擇了這個建言,一旦三皇子有什麼變化,太子這邊也會隨著改主意。
建議興修運河水利是一個重大的建言。若是在朝廷上提出,肯定會引起朝臣們的激烈爭論,將大力提升太子善於思考的形象。可太子似乎沒在意。
大傢俬下里都覺得太子有些輕重顛倒,不好好研究一下怎麼在朝堂上出彩,反而總因為三皇子或者鎮北侯的那個什麼二小姐而神不守舍。當然,誰也不會傻到指出這一點來。
另外,有風聞說呂太傅讓人為三皇子給自己的一個嫡孫女提親,這可是非常不妙的訊息。幾個幕僚私下商量,弄不清這是呂太傅在表示對太子慢待太子妃不滿,還是真的想轉移支援物件了。現在他們正在找人核實這個訊息的準確性,不敢隨便就告訴太子。誰都想得出來,太子知道後必然勃然大怒,弄不好會把火發在太子妃身上,這樣會讓本來就已經出現隙痕的與呂氏的關係惡化。如果這只是空穴來風,根本是個沒有影兒的事,讓太子生氣豈不是得不償失?可如果是真的……
幾天後,京城裡突然流傳沈二小姐發了願:旱災不解,就不出廟回家!一時間,滿城都是讚美之聲,沈二小姐的名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這可是算被髮誓了,鎮北侯府能做什麼?總不能對外去澄清:對不住,我家小姐沒那麼高風格,你們都誤會了……
楊氏帶著哭腔對老夫人說:“娘,我就說不要讓汶兒去廟裡,您聽聽,這傳的是什麼話?!這旱情不解,汶兒就不能回來了?!那萬一沒雨,她還得在那裡住上幾年不成?”
老夫人嘆氣:“現在旱了已經三年多了,人們說三年豐三年災,哪有常年一樣的氣候?要我說,頂多再過個一年半載,肯定就該來雨了。”
楊氏哭了:“本來就想去住個十天八天的,哪裡要住什麼一年半載?!廟裡是什麼地方?能長住嗎?”
嚴氏連忙安慰:“我過去住過半年,吃得好,睡得好,回來還胖了呢。”
楊氏懷疑地看嚴氏:“你沒事去廟裡住幹嗎?”
嚴氏眨了下眼睛,說道:“我爹孃說我不會說話,找不到好人家,就讓我去廟裡修修福氣。”
楊氏說:“你還不會說話?挺會說話啦!不然我也不會同意汶兒去廟裡!”言語間很埋怨嚴氏。
嚴氏馬上低頭,不敢說話了。
老夫人咳嗽了一聲:“是我讓汶兒去廟裡的,你別衝著別人撒火兒。”
楊氏拿起手帕捂臉:“我怎麼這麼命苦!夫君不在身邊,大兒二兒都走了,現在一個小女兒也守不住了!”……
老夫人再次覺得楊氏不堪當侯府主母的位置,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在一邊默默地站著的柳氏。
柳氏看到了老夫人的眼色,才輕聲細語地說道:“母親切莫傷感,事已至此,小姑福人自有天相,該不會受苦。”
老夫人說道:“看看,她都懂事!”言外之意是楊氏不懂事,就知道哭鬧。
楊氏意識到自己的兩個兒媳,誰的夫君不在邊關?要是都像自己這樣怨婦狀,府裡就別過了。於是平靜下來,停了哭聲。
蘇婉娘聽到這個訊息,忙進屋低聲告訴了沈汶。
沈汶高興地對蘇婉娘說:“真太好了!都不用我再安排延期了。我原來也想到了廟裡就發個誓呢,太子真會幫忙!”
蘇婉娘聽著變扭,小聲說:“你說什麼呀?!什麼幫忙?他可是沒想幫你,你別掉以輕心!”
沈汶回答:“他現在的日子可不好過了。三皇子開府,有好出身的侍衛,又有自己的幕僚,這比我夢見的好多了!三皇子就是不能與太子平分秋色,也會完全牽制住他。我們下面的要做的,是為北戎入侵